第32章 江南来信
那封信就这样送了出去,和胤祥补充说明“先生”来历的一封信一起——即使这样,也没能逃开收信人满怀疑虑的发问:
“你可知道,这个先生是打哪儿来的?”
如今负责在两府间传递消息的,都是在宫里就跟着兄弟俩,再可靠不过的人了;而这些人里地位最高的,当属眼下站在胤禛身边的这一位。他就是太子出事之前,冒着违逆主子的风险,将胤禛的消息传递给胤祥的那位王管领——德金。
而他的另一个身份,更加深了主子们对他的信任:他的女儿,就是为四爷生下弘昼阿哥的那位耿格格。有了这种名为主仆,实则一家的关系,对双方都有益处;如今的耿德金,在自家也有几分老爷的模样了。
只不过,在回答这样的问题时,他的态度是一如既往的谦卑顺从:
“这个,奴才着实不知,毕竟十三爷这些天,也并没有见过外头来的人……但或许,十三爷和这位先生有书信上的往来,也未可知。”
胤禛皱着眉头看了看桌上的信。十三的字迹他当然能认得出,而他这封信里,却几乎全是在为这位“先生”作保;而这位“先生”的信,字迹虽然端正得体,然而在某几个字——比方说带着绞丝旁的字处,却总是笔势一顿。
此外,他的言辞乍一看卑微谨慎,但细看下来,却并没有把自己放得多低。就好像,他完全不在意自己这是写给一位和硕亲王的奏信一样……
这样想着,胤禛心里的担忧不免更甚。
他并不是怕这位“先生”另有所图,而是担心胤祥——不知他是从哪结交的这一号人物,而他这几乎无条件的信任,会不会让此人生出骄狂之气,最终导致大计有亏。
他不知道的是,若是这位“先生”听得到他的这些心声,必然要翻个白眼:我要是想“恃宠生娇”,还用得着整这些花里胡哨的?
雍亲王府上没有传来这件事的下文,但寄信的两个人,都明白现在的情况——胤禛很可能是听从了胤祥信里的那条建议,在等待一个机会。
而这一等,时光就在其间倏忽而过,转眼,又是一个白雪皑皑的冬天。
时移世易,冬去春来,已经是康熙五十三年的正月。
苏晓星放下手中的第一卷《汉书》,直起身子,活动了一下上半身——果然,想通读一遍史书没那么容易:它们的原文看上去简洁干脆只有几句话,但加上附在每一句话之后的注疏集解,文本量就会直接来个超级加倍。
所以,她用了一年的时间,也才将将看完一部《史记》,就这个速度,还被时不时乱入的胤祥嘲讽为“囫囵吞枣”。
每当这种时候,苏晓星都会摆出一副“啊对对对”的模样,然后找个机会反将一军。
至于其他的时间,托齐天大圣的福,她莫名就混成了后院里“孩子王”一类的人物。
这一年下来,西游记里的故事都要被她颠三倒四的讲完了;好在大家捧场,也没有逼着她从头到尾完整地再讲一遍。
静仪和弘暾姐弟俩成了她的“好朋友”,当然,这个“朋友”是俩孩子自己判定的,被迫降一辈的苏晓星也只能苦笑着哄孩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