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六七、八卦与八字-第2/3页
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陆麟嘴里砸吧着肉香,歪头把前后事情捋一遍,一五一十地学给师徒俩听。汤爷爷问得也妙,他若问起王爷,自己肯定是闭口不说的。可他问的是孟侧妃,自己便没了顾忌。
汤正孝叼着烟嘴,一壁认真听陆麟回想,一壁已拿定了主意。涮羊肉是不能的,这个时辰杀羊放血也来不及,现成的羊肉倒是有,可不是涮着吃的。
于是,晚膳时孟窅美美地吃上了羊肉锅子。不是她想的涮锅,却比涮锅更方便解馋。
汤正孝用猪肚鸡熬底汤,盛在瓦罐里用滚水隔水捂着,汤面上蒙厚厚一层香油保持汤底的温度。又把鱼片、羊肉片且成纸片般薄,再把汆得半熟的鲜菌翠蔬切成条铺在海碗碗底里。等布膳时,撇去香油把滚滚的热汤倒进海碗里。这吃法是打南边传过来的,能保住膳食的热度,也不会因送膳耽误,叫汤水里的食材焐得软烂,入口时还像新出锅似的鲜嫩爽口。
因为孟侧妃想吃涮肉,汤正孝特意减半用盐,另外调制了胡麻蘸酱。椒兰苑每日的膳单,他都要设法讨来一看,并反复琢磨。孟侧妃不铺张,没有王妃屋里的整幅阵仗,入府没多久便向王爷进言,革去一半菜式。彼时,靖王自是欣然应允,不单准了孟侧妃所请,还许她调动前院的厨子。
也不知孟家怎么**的,这位孟侧妃真真儿别具一格。怎么说呢,那是个过日子的人。她不爱内府精心配制的膳单,偏喜欢民间小菜,时常还有几样别出心裁的花样。汤正孝也算服侍了这位主子小一年,自诩已摸出她的门道来。这天晚上,便只上这一道大菜,配上四道凉拌的,香醋木耳、蒜泥胡瓜、**南瓜,并一道海米豆腐。饭后点心上的是糖蒸栗子、咸酥核桃和盐烤白果。甜的是孟侧妃的,咸的是给靖王就酒的,焦香松脆的越嚼越香。
孟窅心事已解,敞开了吃个齿颊留香。崇仪瞧着便心生欢喜,也是胃口好极了,还亲手捞肉片喂她,凝眸笑看掩着小嘴,粉腮鼓动的小馋猫。
孟窅舔着唇间胡麻的香醇,回味羊肉的鲜美。“有什么好事啊?你的眼睛都在笑呢!”
崇仪夹一筷子吸饱了汤汁的菌子,好整以暇地哂笑。“孟娘娘不生我的气,自然是好事。”
可惜天意偏爱捉弄世人。这夜,崇仪酒足饭饱,抱着长女逗弄过,早早与孟窅歇下。自是金风玉露相逢,楚云湘雨共渡。此后,崇仪接连三天宿在椒兰苑,一家三口和美自不用提。而宫里,崇仪也未曾轻心。
恭王府妻妾不和的事正被人热议,已有人传说曹韵婵的两番卧病实为小产。而去年诸王府陆续添人进口,唯有崇仁府上至今未有动静,这便更坐实了恭王妃童氏善妒的声名。
另一头,有件叫人齿冷的事。廿五大朝后,桓康王将股肱大臣召至宣明殿东配殿,也没商议什么正经事,忽然没头没脑地夸说宁王的八字贵重,且当天东配殿的对话飞快的插着翅膀飞出高墙外去。那些话,桓康王早二十年前就提过,只是无人响应。眼下旧话重提,别人什么心思不提,礼部侍郎苏启秀脑海里已经炸开了花。他联想到女儿为宁王生下的外孙,那是宗室第三代里头一个男孩,是皇长孙!
苏启秀一颗心像是被人架在火上烤着。他匆匆回府,吩咐紧闭门户,自己一头撞进嫡妻姚氏屋里。姚氏多年不得宠,被苏启秀那惯会做戏的表妹压得不得翻身,看见苏启秀满面急切的闯进来时,愣在榻上半晌回不过神来。
苏启秀握着老妻的一双手,内心澎湃。头一回对其貌不扬的发妻越看越顺眼,这夜便歇在正房里,连表妹差人来请,也没有理会。
“咱们女儿的福分在后头呢!”难以言说的兴奋叫他抓着姚氏的手细细战栗,苏启秀压低了嗓门,无法控制嘴角的上扬。“你给我生了个好女儿,是我苏家的大功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