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第3/4页
王学明一边打字一边说道:“哈哈,你说话就是不一样,一下子逼格就提高了。”
“你别高兴的太早,看他怎么回的。”
那人很快就回复道:“酒后不启动汽车,你用你宽广的知识面解释一下这和禁酒有什么关系?酒驾醉驾的破坏力和单纯醉酒一样么?你宽广的知识面用一个危险就完了?是不是有理由强制,警察和法官会告诉你理由,你能不能理解,那是你的问题。法律有没有赋予警察这样的权力,出事被罚了你可以去申请复议,复议不成还可以闹上法庭,看看你宽广的知识面能不能用的上。”
李思源看到这就觉得自己的档次被拉低了,这个人压根就没理解自己的意思。而且这种论证根本没有逻辑,因为我的观点是对的,所以你的观点就是错的,所以你在各种层面都不占理。因为你被罚了,所以你就有错,这种论证逻辑怎么可行。
不过李思源也算是半个老师,既然他没明白自己的意思,那就给他讲的清楚一点。“你去看一下美国撤销这条法令的原因再说话吧,给你点提示,公权力与私人权利的边界。”
“这里是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是纽约,800万左右,放在中国最多二线城市的水平,人口密度大意味着酒驾醉驾的破坏力要大于美国,别扯什么公权私权边界,你在你自家院子里喝酒开车没人管你,你在公共道路上只差一脚油门就酒驾醉驾,给公众造成紧迫的安全风险,这是你的私权?”
王学明看到这急了,问道:“你到底行不行啊,感觉你被压制了。”
李思源听后说道:“这智障根本就不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意思,你让我怎么跟他说。算了,我就说的再清楚一点。”
“还是那句话,你真的去了解过美国禁酒令了吗?如果你真的是要讨论的话就去好好了解一下,如果你不了解的话根本没必要交谈。你跟我说别扯二者的界限,殊不知每个国家的法律建设首先明确的就是这个问题。有些国家允许同性恋,因为这些国家认为这是私事,公权力不应该干涉,有些国家打击同性恋,认为这是一种罪恶,就跟其他犯罪行为一样。
现在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处罚是否合理。汽车是我的私人物品,属于私人空间,我开着空调喝着酒,在没有行进的情况下公权力是否应该干涉。这个问题难道不是公权力和私权的边界问题吗?公权力是否应当介入,如何介入难道不涉及边界问题吗?
如果是在停车区域静静地停着,没有参与到交通中,此时公权力能够介入吗?
不要把问题想的那么肤浅,为什么你认为的类似就是要大部分吻合呢?为什么要片面追求表面相同而对本质相通视而不见呢。
这个问题的争论本就是对于此边界的讨论,一方认为公权力应该介入,另一方面觉得公权力不该介入。
不该介入的原因说的很清楚,这样做扩大了驾
驶的判定范围,从行进变成了发动,这种扩大增加了公民的义务,损失了公民的权力。
支持介入的原因就如同你说的那般,这种情况有可能造成危险,应该阻止,甚至你也支持按照视频所说的方式处罚。
我也是支持介入的,但是我的观点在于劝阻而非处罚。在保障效率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保护私人权利,这就是我的观点。
每个人对于这个界限都有自己的看法,对于这件事情的处理态度在无形之中也反应了自己的观点。
如果你真的去了解过美国禁酒令的始末的话,应该就能明白最开始我说的那个意思。但是我看到的确实一种想当然的态度,禁酒令的始末其实就是美国社会对界限的讨论,本质上跟这次讨论没有区别,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互相进行讨论。我只是想说这种讨论非常常见,大家大可以理性讨论,没想到这也能误解我的意思。是我前面说的太省略了吗?”
“喝酒不启动汽车没有限制制造,转运,销售酒精饮料,这和禁酒令有什么关系?我没有误解,公共道路不是你家客厅,也不是你的朋友一同畅饮的私密空间,它是一个开放空间,你在这里和公众已没有边界,如果你的私权让公众处于较大的安全风险中,那么你的这部分私权理应受到限制。单纯醉酒并没有什么安全风险,我不反对饮酒,我反对让一个自控和理性思维能力都已严重下降的人坐在只差一脚油门就能在公共道路上狂奔的汽车上,这和禁酒有什么关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