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道士下山
故事发生在平行世界水陆星…
今年的夏天异常的炎热,两个月以来庐州省一直万里无云,地面仿佛被烤焦了一般。
即使是在高高的山上,有着无数的树木遮蔽,也仍然炎热难当。
干燥的气候、尖锐且此起彼伏的蝉鸣声,若是再遇上让人上火的遭遇,整个人直接就能炸掉。
这样的情景,就发生在某座道观中的某个小道士身上。
这座道观位于庐州省的中西部的一座山上,原本是一座无名山,后来有一位道士来到这里建了一座道观,取名长生观,这一座山也因此得名,叫做长生山。
长生山听起来很大气,但是实则不过一个矮小的山头。
坐落长生山上的长生观,已经传到了第九代,这一届的道长是位清修,一心呆在山上,不理俗世,因此庙观显得有些落魄,前后只有两排的房子。
后面是观内人员住的地方,有4间房子,两个卧室,一个厨房,还有一个杂物间。
前面是一个大殿,大殿里供奉着一个三清天尊。左右两边是两座小型的殿堂,这里供奉着玉帝、四御以及太乙救苦天尊。
由于道观太小,其他的道教诸神倒是没有供奉。
供奉的神少,加上往日的长春道长不善营销,导致这里的香火也非常少,鲜有人前来问津。
大多时候只有长春道长和他的小弟子在。
现如今长春道长仙逝,人气更加惨淡。
此时道观的前院,站着一个小道士,年龄约莫25岁左右,正是长春道长的小徒弟沈云。
他正站在一个异常高大的山茶树前。
这株山茶树是沈云的师傅从崂山移植过来的。
长春道长非常推崇张三丰,因此便效仿张三丰道长栽种了山茶树,想表达的意思是:我命在我,不属天地。
他的一生也是这样贯彻的,哪怕是生病了也不去吃药,全靠自己扛。这次终于扛不住了,求仁得仁......
不过,长春道长已经九十有六,也算寿终正寝。
“师父啊师父,答应你的三年之期刚到,你就撒手人寰。羽化之际还哭哭啼啼地非要把道观塞给我......”
“但是徒弟这回要对不住您老人家了...如今师兄回来,争执四起,我本无意留下,索性一并交给他了,也省的再起争执,坏了您的心血。”
这个道观沈云是一点都不愿意接手,位置太偏僻,四周连村庄都没有,吃的喝的要么得自己种,要么就得挑水上来。
师父弥留之际,沈云也曾百般推辞,并问师父,为何不将这座子孙庙交给自己的孙子?
师父笑了笑,说道:“一是你更有灵性,当初救下你时,我就看出你与道门有缘;二是你师兄与我理念不合,整天想着把这个道观变成少林一般的寺庙,入世赚钱;三是你师兄眼高手低,不但赚不了钱,说不定还会把道观赔进去。”
沈云很想告诉师父,他也想赚钱,有了钱,才能娶媳妇儿。但是看到风烛一般的老人,终究是没说出来。
于是,在师父的哭哭啼啼之下,沈云勉强接手了这个道观。
但不曾想,仅仅半天,就领教了师兄和他老婆的厉害......
想起师兄老婆的泼辣,沈云心里就是一阵心惊肉跳。
沈云的师兄是长春道长的小孙子,四十有余,长得仙风道骨。但奈何一心不在庙观修行上,只想着下山过灯红酒绿的小日子,
所以自打二十年前就离开了寺庙。
现如今长春道长仙逝,已经成家的师兄便在他老婆的怂恿下,前来争夺庙观的归属权。
昨天晚上两方已经唇枪舌剑,较量了一场,但最终以沈云的败退告终。
虽然沈云本来就不想接手,但“自己不想干”与“被别人逼着干不了”的感受完全不一样。
沈云昨天窝了一肚子火。
不过今早清晨醒来后却想开了。
“离开这里也好,正合了我心意,没有了师父和道观的牵绊,我就可以下山找个媳妇了。”
“当年上山的时候就女少男多,本就不好找对象,听说二婚的都能被抢破头皮,更别说一手的了。”
“现在自己又在大学毕业后,在山上耽误了三年,都25岁了。”
山上没有网络,沈云也不知道现在的行情怎么样了,心里的着急可见一斑。
“师弟,你现在就要走?”
门口一个大腹便便的道士吃力地走了过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