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回 重教育里族最兴旺 改观念庄院得发展-第3/4页





    这边指点过了,二人便带了几位兄弟往孙淑梅那里走过去。三人在一处练着花剑招式,文文雅雅的,姿势已有四分相像,只是力道确实不脱娇弱之态。玉琳笑着上前,指着道:“淑梅,你这‘锦鲤摆尾’,有些不对之处。用剑的功夫,指力与腕力却是关键所在。”

    当即叫华生提过一段短杆链锤,向淑梅做了示范。林娇与詹新彩一起停下围拢来看。玉琳便也叫她俩亲手试试。此法原是专练腕力与指力的工具,仔细看那木棒,长短不过二尺,中间穿孔,系了一根长长的草绳,绳端绑住一个滞重的铁疙瘩。用时双手伸得直了,垂直向着地面,双腕交替向内旋转,一节一节,把那长绳卷起来。卷到不能再动时,又将它一节一节放下来,直到恢复原来模样。如此反复,直至四十九次。长期习练,则指力腕力大大增强。

    依次指导了几人之后,卫恒重又回到场地中间,依前端坐在长椅之上,却叫来华生几名小兄弟,让他们也演练一番。自己权且当个观众。想想众兄弟现在多已成家立业,依然还象当初穿开裆裤的时节,从无一人放松了自身的功夫。

    多少年下来,此刻他们也都是成名人物,武功自是不弱,人格也早成型。卫恒却要他们演练,彼此之间无非是扬长避短,相互促进。这一层上,便是新进的几人无法看得懂的。

    各人依次演习之后,卫恒便将近年所得功法,一一拿出来,与兄弟们共同钻研,细细体味其中的道理。每至一式,必定穷究细磨,务求精益求精。卫家庄的二代兄弟,比之前的老一辈更且不同,从某种程度上,已是有所突进。这便是重视后代培育的良好习惯,此时正见了成效。

    将这演武场走过一遭,卫恒环视四周,将几位领头的小兄弟招来说道:“各位兄弟,现在与当年已不一样。外面都在变化中,如果不跟上去,若干年后我们即当落后,少不得受人欺负。”

    便将心里的想法与各位说了:“比如这练武的器具,以前只重心法,除梅花桩外,辅助的功法不是太多,这总要受了限制。比如这击打的力量,如若不加练习,任是你手法如何灵活多变,力量弱小,如何敌住对手?正是‘一力抵十会’。

    “我们可以添些石担在边上。可以多设几副,有几十斤的,供初练之人使用,每隔三二十斤依次加上去,如此一来,习练之人便能眼见着自己提高,更有信心了。

    “再就是弹板与铁人桩,这都是习练拳面皮肤的硬法。开初轻击,时间长了,皮糙肉厚,再一点点加重加快,功夫自然变得深厚。

    “还要设下秋千板,人可倒挂在上面练习,这又是活动的功夫。与敌对抗之际,上下之势,前后左右之形,变化只在瞬息之间,如若平时不加习练,到时候遇那机灵的,他引你三转五转,不消得片刻,就算击你不倒,也便是晕眩难耐,哪里还是对手?眼见着便是吃亏。

    “还有石锁,这也是一项老功夫,唐朝军营就开始的,到了我们这个时候更不能丢下。这些功夫看似简单不过,习练起来却是下盘练腿脚,中盘练腰身,上盘练膂力,用处大得很,就是所谓‘大道至简’的道理,切不可忽视了。”

    当下一一点了许多,众兄弟深受启迪,有人相帮着记录下来,待指明了设置的地点,回去便要做了出来,由卫恒确定之后再让大家练习。如此一番讲解,这卫家庄的练功场,将与以前有更多不同处。

    次日一早,众人便见有许多石匠来到庄上,不一刻便响起叮叮当当开山凿石的响声。卫恒一见,心下自然高兴,这世上之事,本不应只停在嘴上,说说好听,眼见着都是道理,却无一桩落到实处,昨日才讲的,今日便有人在做了,如此才是他心间所盼的。

    仅仅过得一个月,庄上练功夫的去处多了,而且练什么功夫便有什么样的所在。譬如,习练石锁的,便有一片平坦的软泥地,四周围着竹杆做成隔栏,不练的便要避开些。

    挂秋千的所在,便是一片高高的树林,地面的杂草却被除去,隔不多远便有一副秋千悬在那里,多人一起来练,也不用着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