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潼关
此时的潼关正是炮火连天,杀声大作之时,只见城墙上为首一人身穿山文甲,腰挂尚方宝剑,亲自带领随身亲兵在城墙上四处奔走,指挥杀敌。他每走到哪里就仿佛给哪里的士兵注入一股血气一般,使得周围的士兵更加悍不畏死,拼命地与敌人撕杀。农民军连续猛攻数日均被打退,伤亡巨大,无奈只能灰溜溜地撤走。只见督战之人眉星剑目,长短适中的胡子恰到好处留在嘴巴上面,护颈的铁盔之下长有一张浓重的国字脸,高挺的鼻梁给他平空增添了几分英气。虽为一名文官,但是却给人一种沙场大将的感觉。此人就是朝廷现任三边总督,孙传庭。
要说孙传庭的功绩还得从崇祯九年开始说起,孙传庭本是山西代县之人,于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魏忠贤当道期间不耻于与其同流合污,辞官回家。直到崇祯八年被重新启用为吏部封验司郎中,顺天府丞。孙传庭此人天生喜爱军事,值此天下大乱之际,他更是对流贼分外关注,经常对时局加以理解和评论,终于引起了朱由检的注意。崇祯九年三月,朝廷罢免了剿匪不利的甘学阔,大胆启用孙传庭为陕西巡抚。面对朝廷无钱无粮的情况,孙传庭大胆和崇祯索要了一份圣旨,自己筹措军费,朝廷不得妄加干涉。到达陕西以后的孙传庭自己开垦良田发展经济,大胆学习辽东一带以辽人守辽土的原则,选用三秦之地的人驻守秦地,重新组建了一支精锐劲旅。这支劲旅就是秦军。
三秦之地民风向来以彪悍凶狠而著称,天生有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当初孙传庭带领二万秦军于子午谷围堵闯王高迎祥,此时的高迎祥部虽然人困马乏,但是多年造反经历下来,烂船还有三两钉,高迎祥所率均是农民军中的精锐,百战余生的死士。遇到三秦之地的秦军立时杀的难解难分,秦军数次围堵的防线被敌军冲垮,但是悍不畏死的秦军立刻高呼酣战,拼命地重新聚拢,将缺口再次补齐。高迎祥所率精兵数次突围均被杀退,双方拼死大战长达四天,最终高迎祥兵败被俘,秦军就此一战成名,威名大震。但是自打崇祯十一年清军入关之时,素来与杨嗣昌不和的他反对将秦军留在京师旁边抵御清军,他认为秦军值此关键时刻不能调离陕西,否则流贼必将一发不可收拾。但是杨嗣昌对此是依旧充耳不闻,崇祯十二年时,孙传庭求见皇上依旧被杨嗣昌干扰,一气之下的孙传庭辞职回家,杨嗣昌仍然不依不饶,上报皇帝说他故意称病,不愿为国效力。孙传庭被气的耳朵失聪,还被朱由检一怒之下关入大牢长达三年。
三年之后李自成一发不可收拾,朱由检无人可用,此时又重新想起了这位能臣,下旨让其复出。但是复出的孙传庭刚刚有所成绩,就再次被朱由检所迫一再出战,终于导致柿园大败。无奈之下只能退守潼关,休养生息。但是近日来皇上又开始催促其出关作战,孙传庭心中顿时感到愤愤不已,此时出战无异于自杀,自保尚且吃力,哪里来的兵马和闯贼正面对决?皇上分明不懂军情,妄加干涉,难道松山之战的惨败还不能惊醒他么?
督师!闯贼退了!此时高杰和白广恩一脸血污,兴冲冲地跑过来,要说高杰和白广恩当初也是流寇出身,但是摇身一变现在也成了官军,都说杀人放火受招安,此话确实不假。他们二人自从投靠朝廷以后打起流贼来是分外卖力,当然高杰还有其他的原因,谁让他给李自成带了一顶绿帽子呢,因此他们二人深受孙传庭器重。此时白广恩赶来汇报,孙传庭听罢仍然一言不发,双眼依旧眺望着远处,只见闯军此时如潮水一般退却下来,撤向远方。督师!闯贼败了!末将愿领骑兵三千,出关追杀,剿闯贼扩大战果!一旁的白广恩高杰不甘示弱,赶忙上前请战。
你们两个还是改不了轻举妄动的毛病,孙传庭目不转睛的盯着城外说道。
你们仔细看看,闯军此时兵强而示弱,败而有序,退而不乱,此时后撤只怕是诱敌深入之计,如果本督没有猜错的话,城外二十里以内定有伏兵。不过话说回来,潼关闭关死守数日,将士们也的确需要一场大胜来激励士气。说罢,孙传庭突然转过头来,盯着白广恩和高杰用不容置疑的口气大声说道:白广恩,高杰,听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