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故人手稿
江听澜没感觉,她也看不出有异,那就基本没事儿了。
说起来这也是上天偏爱。就算是玄门中人,插手他人命运,多少都会结上因果反噬。
江听澜倒好,乱拳锤爆胡明光,直接把曲琳琳的这个坎儿三级跳给跳没了,自己还丁点儿不受影响。
绝对是老天亲儿子,苏吟心想。
下午三点,江听澜的车在A城历史博物馆门口停下。
江听澜看了眼时间:“和季老约了一个小时,他现在在博物馆后面工作。”
季鹤林,当今国学泰斗,谁见了他都得尊称一声“季老”或者“季教授”。
季鹤林年逾九十,每天依旧坚持伏案工作六小时,常年生活在J省S市,两点一线生活,不见外客。
苏吟回想自己网上搜到的资料,这位季教授似乎对文物并没有展露出太过偏好。
“你做了什么,能够请动季教授大驾?”她偏头看向江听澜,十分好奇。
后者松了松领带:“不是我请的,季老主动来的,我就和他约着见一次面,他同意了。”
这可少见。
“季教授除了必须参加的活动,其他时候坚决不见外客,身边还有勤务兵……”苏吟眨眨眼,提醒道。
言下之意就是,多少透露点吧,我好好奇。
江听澜尤其喜欢她这样子,难得觉得自己赚的钱还有点用,起码能讨心上人开心不是?
“也没什么,我给历史博物馆捐了《万岁通天帖》。”
苏吟脚步一顿,倏地转头,声音猛地拔高。
“《万岁通天帖》?!我靠我没听错吧?!”
她直勾勾地看着他,不知不觉眼眶泛酸,心口发热。
《万岁通天帖》又称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王氏宝章集》。
传说武则天尤好王羲之书法,王氏后人王方庆将王羲之、王献之等七位家属的十通书翰进献,武则天大喜,并命弘文馆用双钩填墨法复制摹本,即为《万岁通天帖》。
后来真迹下落不明,《万岁通天帖》却一直保存下来,直至战乱年间流失海外。
千年瑰宝啊。
虽然比不上青铜鼎等国之礼器,但《万岁通天帖》因其文化意义和传承意义,绝对是超一线的存在。
关注这块的国人都知道,无数文物宝藏在战乱年间流亡海外,而今都得靠天价买回——甚至付出高昂的代价都不一定买的回来。
江听澜见苏吟琉璃眸中毫不掩饰各种情绪,声音都在发抖,忍不住揉了把她的发顶,安抚道:
“上一任主人是Y国一位私人收藏家,去世后他的孙子拿出来挂拍,还好我抢到了。”
苏吟胸中激荡难平,他虽话说得简单,但其中的艰险不言而喻。
饶是江听澜见识过大风大浪,面对这份颠沛流离的国宝也难免心绪复杂。
那场拍卖他委托了代拍师,有文物本身的价值在,又有政治争斗的因素,所以拍得尤其艰难,整整一个小时,代拍师才从群狼环伺的沙场上成功夺下这块瑰宝。
不只是她,季鹤林甫一见面,便激动地想和江听澜握手,连连称赞:“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我们收到消息《万岁通天帖》要挂拍,奈何情况复杂,连会场都进不去,没想到你带来这么大一个惊喜!”
季鹤林身上有种慈祥睿智的气质,一双眼透着洞察的光,经过近百年历史沉淀,早已看开世事,此刻却因为一叠薄薄的书贴热泪盈眶。
江听澜只轻声应着,面容谦和举止优雅,对于这位老人相当敬重。
“拖两个朋友帮忙,出了点意外,还好安全着陆。”江听澜扶老人坐下说道,“能为国家作出贡献,江某深感荣幸。”
季鹤林连道三声好,话锋一转:“上头给你补偿没?”
他露出点不符合年龄的狡黠,压低声音:“《万岁通天帖》买回来可不便宜,小江你这么干脆地捐出来,可以趁机多要点好处。”季鹤林手敲敲椅子,“往多里要,上头不会拒绝的。”
江听澜与他相视一笑,露出点商人的精明:“ 您放心,我知道。”已经中了两个标,明年的国际项目也会用江氏打头,只要江氏做好榜样,未来必定青云直上。
季鹤林赞赏地看他一眼,有舍有得,人中龙凤。
“你们先坐坐,我去换身衣服。”季鹤林放下手套和放大镜,被助手推出房间。
察觉到腰被戳了一下,江听澜肌肉骤然紧绷,眸色转深,回头看苏吟,她手指伸着还没收回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