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陈县



位于槡州偏南的陈县,因为与漁州临近,所以商品贸易十分发达。县里百姓也并没有因为战乱而受到经济上的影响。

陈文浩,祖上原是贫农,后面开办丝织工场,因为织出的丝织品质量上乘又颜色鲜艳,所以便发家致富。但却根本没法从陈文浩的身上看出有经商头脑的迹象。

陈文浩自幼习武,并不喜爱文学,前几年父亲为了让他知书达礼,能儒雅随和,便请了当地有名的许学士来给陈文浩讲经诵文。这可给陈文浩苦坏了,每当他看见那些诗篇文章,只觉得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也因此没少被许学士训诫。

后来,在陈文浩父亲以及许学士软硬兼施下,陈文浩可算是有所进步。一日,许学士在夜里找到陈文浩,对他说:“吾尝听闻汝甚爱习武,吾有三本习武之书,现赠予你,作为你我二人的告别礼。”

原来,许学士年近半百,不想在陈县早早的结束这一生,想到各处游历一番。而这三本武学书,则是许家祖传,许学士虽然教过无数学士,但唯有陈文浩对他来讲印象深刻,念在缘分,便将这三本书送给了陈文浩。

陈文浩颤抖地接过书,泪流满面,他哭着给许学士磕了头,并让他路上保重。许学士扶他起来,帮他拍了拍身上的灰,笑眯眯的看着他,随后便头也不回的转身而去。

本以为许学士走后,陈文浩会自习研读那三本书,没想到,这一切却被陈文浩的吃喝玩乐取而代之了。陈文浩将三本书籍放在柜中后,不过两天就忘记了书的存在,成天只顾着与周围街坊的年轻人玩耍。

他父亲看他这样,心中也是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没办法,只好放纵他这样游手好闲了,只要不招惹官司便是谢天谢地了。

几年后,因为受战乱影响,陈文浩的父亲和剩下的亲人,一同搬去了南方邻国居住,但陈文浩并不想离开陈县。于是陈文浩的父亲便将他托付给了陈县的县尉,陈文浩的叔叔陈昂照看。

陈文浩一个人住在老宅,在经济方面,完全不用他考虑,一来是父亲留得多,二来是有个叔叔买单。因此,陈文浩变得更贪玩了,没了约束的他,成天醉生梦死,贪图享乐。

他也想到过许学士,但是他就是感觉累,不知道为什么。他也很迷茫,他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他总觉得人出生总是有自己的使命的,可他并不知道他的使命是什么。每当想到这,他就不想再想下去了。

“累,真的好累,算了,能过一天是一天吧。”

但是总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事情,这件事也改变了陈文浩的一生。

那天夜里,喝的大醉的陈文浩一个人摇摇晃晃的走在陈县的街上,路过陈昂家时,看见有四个黑衣蒙面人在院里商量着什么。借着酒劲,便大步上前揪住其中一个蒙面人,问道:“你们四个来此做甚?”

只见那个被揪住的蒙面人一脚便将陈文浩踹翻在地,然后摸出一柄短刀,剩余三人见此情况,也纷纷摸出小刀来。陈文浩一时间清醒了不少,他看见那四个人提刀走来,顿感不妙,向后退了几步,捡起草地上的碎石,便向他们掷去。

一个蒙面人被砸中了头,血流不止,气急败坏的大步冲上前去,陈文浩侧身躲开蒙面人的突刺,又将早已攥在手中的石块狠狠地砸向了那个蒙面人,蒙面人此时已经是满眼冒金星。陈文浩再趁机夺下短刀,毫不犹豫的一刀刺进那个蒙面人的心脏处。

剩下三个蒙面人见此情形,一拥而上,要杀陈文浩。陈文浩手持短刀与他们三人搏斗,但一人怎能敌过三人?很快陈文浩手臂上便中了数刀,他自己也力竭倒在地上。

正当那三人要痛下杀手之时,他们仨的身后,出现了一个魁梧的影子。刹那间,三个人的身体全都变成了两段,陈文浩大惊,定睛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叔叔陈昂。陈文浩刚想说什么,就因为失血过多晕了过去。

“给我用最好的药,治不好你们也就不用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