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长安乱
探子来报,张济、樊稠引兵进攻长安。
吕布大急,连夜引兵回防长安。
可是已经来不及了,长安已经被攻破。
长安城坚,虽然兵少,但是怎么也不应该这么快就被攻破才是。
可是王允等人低估了董卓在长安的影响力,董卓的余党李蒙、王方在西凉军攻城的时候作为内应,打开了城门。
一时间长安大乱,王允看到战火遍布整个长安,西凉军烧杀掠夺,无恶不作,看的王允心中无比悲凉。
吕布从远处御马急奔而来,看到王允,颇为着急。
司徒大人,如今长安城已经被破,大势已去,还请司徒上马,待到出关再议大事。
王允看到这堂堂的帝都,如今竟然被战火波及了,整个大汉的社稷岌岌可危,心中难免有些悲凉。
王允迟缓得看着吕布,说道,将军,小老儿已经年过半百,在这世间已经没有什么念想了,唯一牵挂的就是宫内的天子。
西凉诸贼叛乱,实在可恶,我作为引发这次****的首凶,实在不能就这样弃陛下而去。
《大越高祖记》::“若蒙社稷之灵,国家安定,我之心愿;如果不能,我愿意一死。临难逃生,我不为也。替我谢关东诸公,努力以国家为念!”
这是王允对吕布所说的最后一句话。
吕布无奈,苦苦劝说,王允就是不逃,吕布只能舍弃家小,独自一人投奔袁术去了。
李傕、郭汜二人杀入长安后阻力顿时变小,一时间势如破竹,朝中无数官员奋起抵抗,可是无异于螳臂当车,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在浩瀚的历史长流中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记载的有太常卿种拂、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
对于王允,西凉军自然也不会放过的。
就在当日,在李傕、郭汜的逼迫下,王允身死,这一位为了大汉的社稷奉献了自己一生的老臣就此长眠。
就算如此,李傕、郭汜还想要谋害汉献帝,幸亏了樊稠,这才作罢。
天子总算是保住了性命,不过就算如此,天子的威仪也早就被践踏,李傕、郭汜二人不断的向汉献帝索取官职。
汉帝无奈,遂封李傕为车骑将军、池阳侯,封郭汜为后将军、美阳侯,二人同假节钺,把持朝政,朝野上下,人心惶惶。
这场战争一直持续许久,浑水摸鱼的人并不在少数,初平四年,在得知了长安被攻破后,西凉人马腾、韩遂趁着这个机会前来攻打二人,似乎想要谋得一些功劳。
不过毒士贾诩总是出现的恰到好处,他建议二人深沟高垒,这个方法果然很有效,马腾、韩遂二人军中粮尽,无奈之下只好退兵。
汉献帝知道后,心中颇为失落。
尽管汉献帝没有逃出魔掌,可是李傕、郭汜二人的实力也被大大削弱,现在也只不过是苟延残喘。
不久李傕自封为大司马,郭汜自封为大将军,飞扬跋息,满朝文武虽敢怒不敢言。
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败亡,堂堂的大汉王朝也还是有一些有识之士。
太尉杨彪对于二人的罪行也是颇为气愤,可是他知道,现在还不是时候,李傕,郭汜二人只不过是虎狼之徒,时间一久,一定会发生变故。
杨彪献计于汉献帝,利用两人的不和,成功的挑拨了二人,使得二人反目。
西凉军在这次反目中分崩离析,樊稠也在一次会议中被李傕杀害。
可是两人虽然反目,可是两人的战场却是在长安,这也导致了长安的进一步衰落。
最明显的就是长安的粮价,当时一斛谷值五十万钱,一斛豆麦值二十万钱,寻常的人家根本无法支付这一天价粮食。
长安里真的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有史料记载:白骨堆积,残骸余肉,使道路上满是臭味和秽物。
这就是当是长安的现状。
汉献帝知晓之后,让御史开放太仓的粮食分发给百姓,可是死去的人并没有减少,反而有进一步增多的趋势。
汉献帝开始怀疑有官员私吞了那些粮食,于是便亲自施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