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隆平侯



    张让俯首跪在殿下,恭敬的对着汉灵帝说道:陛下,老臣有一言,不知该不该说。

    汉灵帝望着跪在下面的张让,对于张让,汉灵帝是很信任的,太监们虽说也是朝廷官员,可是由于自身的缺陷,只能依靠自己而活,生死不过一句话之间的事情,因为,灵帝比信任朝中大臣更信任张让。

    你等先退下吧。

    诺。

    说罢,宫中的婢女下臣都是退去,只剩下张让。

    你说吧,有什么好主意,如果能够解决我的心腹大患,一定重重有赏。

    张让连忙推辞说道:我等内臣深受皇恩,如今正是报答陛下的时候,又怎么敢祈求您的赏赐,老臣只求能够为陛下分忧就好了。

    恩,说罢。汉灵帝看到张让恭敬的态度,心中自然是十分满意,同时也对张让等人更加信任起来,朝廷的那些大臣,整天只想着自己的利益,除了满嘴的大义,其他什么也没有,说到底还是天子家臣要可信的多。

    张让见天子所言,当下也不迟疑,说道:那黄巾去年虽在广宗大败朝廷大军,但是自身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这才不得已转战幽州,辽西,按老臣所料,黄巾贼子必定是想远去辽东,可是如今竟然在辽西攻下一座小如芝麻的城池,这足以说明黄巾已经到了强弩之末。

    辽西不过大汉一小郡,隆平于辽西更是微乎其微,我等若是派兵围剿,只怕困兽犹斗,若是黄巾狗急跳墙,我等难免有些损失,按我说,天子不若赐下一道赏赐,封那贼首罗越为大汉辽远将军,加隆平侯,那小小隆平就送与他们又何妨?

    还没等张让说完,汉灵帝就大声呵斥起来,吓得张让连忙告罪。

    张让,你可知我大汉遭受黄巾多少耻辱,想去年皇甫将军与朱儁将军都是死于黄巾之下,你居然厚颜无耻想要朕封赏黄巾,你要天下士人如何看待朕,要天下百姓如何看待朕?想我高祖除暴秦,破霸王,乃有天下,你现在可是要朕做那亡国之君?

    张让早就人老成精,哪里想不到天子会大怒,只是自己之计可以免去一时之劳,若是计成,自己便不用每日在皇帝面前那样辛劳,当即说道:陛下息怒,请听老臣一言。

    黄巾之乱,无非是一群乱民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所逼,这是不得不反,而如今黄巾为天下士族所弃,乃至于远遁辽西,我等只需一小城就可安抚其心,何乐而不为?且所封辽远将军不过一杂号将军,有何损失?更不用说隆平侯一个徒有虚名的封号了。

    陛下,这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啊,请陛下三思。

    汉灵帝有些犹豫了,张让说的不是没有道理,隆平城小,若是派军攻打,不过一瞬可收,可是黄巾难免有所抵抗,而汉室衰颓,灵帝已经不希望再有所损耗了。

    张让看到灵帝犹豫的样子,连忙趁热打铁说道:陛下,黄巾居于隆平,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若是他们远遁山中,我朝廷大军还奈何不了他们,可是如今进城驻守,我等只需派遣一支大军便可以兵临城下,陛下的封赏短期看对于黄巾太过仁慈,可是未尝不是避免了放虎归山的惨剧?

    而且我等可以在封赏的同时做出限制,比如号令全国黄巾全部集结于隆平,这样可以避免诸如青州,兖州等中原腹地遭受黄巾之害,同时还可以限制黄巾发展,陛下您想,若是数十万人都聚集在一座小城之中,那么他们懂得粮草必定不济,到时候还不是任由我等宰割?

    况且,辽西诸郡异族林立,于我大汉可以说是危害不小,若是我等再令黄巾出兵围剿异族,行那驱狼吞虎之计也未尝不可啊,到时候两虎相斗,一为我大汉解决了异族之困扰,二又免去了黄巾之乱,我等何乐不为,还请陛下三思。

    灵帝听了早已经心动不已,只是还是有些担忧道:此计甚是精妙,只是恐怕朝中大臣多有反对,那时候为之奈何?

    张让不慌不忙的说到:陛下,我听说罗越在隆平尽皆屠戮当地豪强士绅,这对于天下士族的震动是非常大的,他们反对,无非是因为害怕黄巾的残暴,而如今陛下正是为他们解决这一危害,我想只要通知以情晓之以理,他们是不会反对的;就算还有少数大臣反对,那也是他们出于自己的私利而反对,这种不顾大局的人陛下大可以置之不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