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行军
罗越在张玲的照料下渐渐好转,为了更好的带领黄巾安全到达辽东,罗越结合历史,指挥着黄巾军昼伏夜行,一路上皆是隐匿山林,不与汉军交锋,当然,汉军在经过广宗之战后元气大伤,附近的军队畏惧黄巾兵锋,不敢出战,不过罗越为了尽量减少伤亡,还是小心翼翼的在丛林中行军,山路崎岖,行军速度也就慢了下来。
历经一个多月,这才行至巨鹿,因为巨鹿乃是张角的故乡,而如今的军中也大多是巨鹿人士,他们更随张角南征北战,立下了无数功劳,罗越在一众将领的请求下,无奈的答应了在巨鹿祭祀张角与死去的黄巾同仁。
其实在这个时候罗越并不愿意冒险如此高调的在巨鹿行祭祀之事,如今黄巾还很弱小,虽然广宗之战中使得汉军大败,可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果汉室稍微英明一点,下定决心剿灭黄巾,罗越丝毫没有把握能够再次战胜汉军,但是奈何军中大将大多是巨鹿人士,为了稳定军心,罗越才不得已停下来。
尽管答应祭祀,可是罗越还是要求尽量从简,从未来回到这里的他深明带兵之道,如今的黄巾必须不断的运动,这样才能避免汉军对己方形成包围之势,在这个通讯不发达的时代,只要不断运动作战,运气不是太差就不会有太大问题。
中平元年十一月,太平教新教首,黄巾军最高统帅,原大贤良师张角之婿——罗越,协胜利之师转战北上,于巨鹿行祭祀之礼,天下黄巾闻得皆从之,纷纷从张角病逝的悲痛中走出来,继续有组织的在各地进行推翻残暴的汉朝统治的大业,从此,黄巾运动愈演愈烈,不断的蚕食着大汉的元气,加速推动了汉室分崩离析的进程,这之后,经过董卓之乱,汉末群雄并起,诸侯割据最终形成。
《大越·高祖本纪》中记载:时值中平元年冬,高祖引黄巾众人会于巨鹿以祭祀太祖张角,祭祀词曰:自暴汉桓,灵二帝以来,荒淫无度,亲小人,远贤臣,侍卫之臣忘身于内而不能用,忠志之士用命于外而不能察,宫宇之内作奸犯科者数不胜数,江湖之中饿殍横尸者惨不忍睹,是以仙师明知才弱敌强却兴兵伐之。然汉室强大,仙师先疲于西,再劳于东,乃至险于信都,丧于广宗,呜呼哉,仙师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尤是可惜。今我等协胜利之师,会与巨鹿,祭苍天,祀鬼神,乃慰先贤之勇。
祭祀事了,百姓居于巨鹿者皆深受太平教义感化,于是皆奉上粮草衣帛,以资黄巾军士,更有无数乡勇聚于罗越旗下,这倒是让罗越所料未及,不过黄巾兵微将寡,粮少衣薄,有人资助,自然乐意至极。
事罢,连忙向北行军,继续着漫长的辽东之行。
且说汉灵帝自从广宗之战后身体每况愈下,在听到黄巾聚于巨鹿祭祀张角,天下黄巾纷纷作乱,深感危机,忙令大将军何进平叛,那大将军何进乃是起身屠家,因为妹妹入宫为贵人,生皇子辩,遂立为皇后,何进因此被委以重任。然而何进毕竟出身屠夫,畏惧黄巾兵锋而不敢帅军平叛,只是令诸将守卫三辅,各地自由募兵以击黄巾,虽然暂时遏制了黄巾之乱,但是也为后来的诸侯割据埋下了祸患。
罗越自从巨鹿之后,于各地丝毫不停,只顾行军,经过三个月,已经穿过了武邑,越过了东平,此刻已经快进入幽州的范阳了。各地太守都畏惧罗越,只是守城不出,而罗越自然乐的其成,也是埋头赶路,就这样,困扰汉帝的黄巾贼子在大汉的领土上自由通行,无所阻拦,一下子便到了幽州。
时任幽州牧的乃是汉室宗亲,汉光武帝刘秀之子东海恭王刘强之后刘虞(情节需要,本应公元188年任幽州刺史),此人在幽州为政宽仁,安抚百姓,深得人心,为政卓越,颇有名望,闻得罗越黄巾已至幽州,当即召集不下,询问破敌之策。
时刘虞账下从事程绪,代郡人,于幽州素有名望,闻得刘虞欲伐黄巾,连忙劝道,州牧不可,黄巾正是协胜而来,士气正旺,一路上无人敢阻,而幽州士卒孱弱,兵不过三万,将不过数人,安能阻挡?请州牧三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