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稻花香里说词论国事-第2/3页
扈成见他脸都红了,便收起笑容,对那女子拱手道:“还未请教,夫人贵姓?”
陈东说道:“扈大郎没方才没听我说易安居士吗?”
“易安居士?”
扈成感觉有些熟悉,就是想不起来,尴尬笑道:“恕我无知,不知易安居士大名,还请明示。”
“唔?你竟然不知道易安居士!”
陈东许贯忠和赵明诚都很是惊讶。
女子却不以为忤,笑道:“扈大郎是务实之人,我的虚名在士人之中流传,乡间百姓要忙于生计,肯定不想知晓。”
她对扈成福了一礼,自我介绍道:“小女李清照,齐州人氏。我们几人是熟识,结伴由杭州而来,到济南府去,路经安乐镇,在此一游。”
“啊!”
扈成听到此名,大吃一惊。
竟然是李清照!
这是他穿越以来遇到的最有名的古人,李清照的名气自不用说,可能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女词人了!
扈成心中顿时涌出了仰慕之情,强自镇定道:“我见识浅薄,不知易安居士大名,该死该死。”
“不要客套了。”
李清照招呼几人坐下,端起一杯酒敬扈成,说道:“他们三个都不相信你的才气,扈大郎请饮此酒,让他们见识一下。”
陈东也端起酒,笑道:“扈大郎一照面便有一曲《少年》技惊四座,我已经信了。”
赵明成苦笑道:“我不敢不信。”
许贯忠沉默寡言,笑笑道:“我也信了。”
扈成也不客气,接过酒一饮而尽,李清照催促道:“扈大郎,把那少年唱完如何?”
扈成只记得几句歌词,况且还有英语,哪里唱的下去,便道:“四位是主,我是客,你们不先展示一番,却让客人作难,很是失礼啊!”
“嗯,对对对,我们先来。”
陈东很是大气,用折扇指向李清照,说道:“易安居士凑的局,你先唱。”
“那我就唱一首《如梦令》,是我去年做的词,正应此景。”
李清照也大大方方的应了,转身看着荷花盛开的湖面,轻声吟唱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好!”
“绝妙好词!”
“唱得也好!”
四个男人听完叫好。
李清照喝了杯酒,红着脸问扈成:“扈大郎以为如何?”
她的词扈成可不敢评论,但那曲子却十分枯燥。
古时的词牌就是几种简单曲调,比如这个《如梦令》,按照固定的曲子把词填进去唱就可以了,扈成听得着实无聊。
他当然不能说不好,不住口的赞道:“好词,好曲,好声音,好唱腔!易安居士吟唱堪称!”
几人都笑了起来,李清照虽知道他在谬赞,但也十分高兴,又饮了两杯酒,高声说道:“接下来该谁唱?”
“我来!”
陈东当仁不让,摇着折扇思忖片刻,也唱了一首,平平无奇。
然后是赵明诚和许贯忠,二人显然不擅长诗词吟唱,随便应付了事。
四人过了一遍,都看着扈成,一起笑道:“扈大郎,我等已经唱完,快快继续唱你的《少年》。”
扈成摇头道:“《少年》只是我看到赵兄夫妇亲密,陈兄调笑,灵光一闪的曲子而已,只有两句,再多就唱不下去了。”
四人很是失望,又催促道:“那就唱别的,总之必须要唱!”
扈成环顾周围,只见暮色苍苍,灯火如星,炊烟袅袅,头上乌云飘荡,明月时隐时现,身边蛙叫虫鸣,别有一番农家风景,心有所感。
便说道:“我刚从稻田小路而来,作了一词,只是还未配曲,诵读出来如何?”
“你还能作词?”
四人都惊了,忙道:“快读!”
扈成望着天上月亮,摇头晃脑道:“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旁听之人惊得目瞪口呆,沉浸在词意之中,久久不能自拔。
半晌之后,四人才回过神来,再看扈成时,都一脸敬畏之色,不知该说什么好。
扈成一时得意,盗了辛弃疾的名篇,等看到几人不可思议的目光,很是后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