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六镇往事-第2/3页



陆鸿影叹了口气,这条路是她当初自己选择的,现在又能怪的了谁呢?

这时,门突然打开了,柳随风一脸惊讶地问:“你坐在这儿干什么?”

“我睡不着,想出来坐坐。”

“是吗,刚好我也睡不着。”柳随风说着,坐在陆鸿影旁边,“因为你的事已经把我搅糊涂了,不理出个头绪来恐怕今晚是没办法睡觉了。你真的不打算把你的故事对我讲讲吗?”

陆鸿影看了他半晌,轻轻一笑:“说的也是,事到如今我还有什么隐瞒的必要呢?”于是陆鸿影便在静谧的秋夜里娓娓道来。

“我是鲜卑人,本姓步六孤,家乡在武川镇。”

“武川?你也是六镇人?”柳随风有些惊讶,随即他又像想起什么似的,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哦,是了,你在客栈里提起过,只是我当时没有在意。不过这六镇的人可真多啊,短短几天时间,咱们已经碰上好几个了。”

“我算是六镇军人的后代吧。”陆鸿影道,“太武皇帝那会儿,凡是前往六镇戍边的将士都必须是从鲜卑贵族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步六孤氏是助大魏一统北方的有功之臣,因此我家这一枝便被派往了武川镇。孝文帝迁都邺城后,六镇失去了边防意义,地位一落千丈。朝廷非但不再派来贵族,反倒遣送了许多囚犯过去。六镇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我家也没落了,到了我爹那一代,已经变成了武川镇上毫不起眼的小角色。后来,六镇镇民不堪压迫和受辱,愤然起义,我爹也加入起义大军离开了六镇。”

“之后的事情你也知道了。”陆鸿影道,“起义被朝廷镇压,二十万俘虏兵被安置在河北的冀、定、瀛三州,于是我爹便在定州安家了。但那个时候,河北正遭天灾,粮食没有收成,又突然多了二十万张吃饭的嘴,很快便有许多人被饿死。六镇军人无法忍受,几个月后再次起义,我爹把我娘留在家里,自己跑到北方去投奔了当时的起义首领之一,杜洛周。”

“杜洛周这个人我倒是有所耳闻。”听到这里,柳随风插话道,“听说高丞相在起义之初也曾做过杜洛周的部下,只不过后来叛逃了。”

“什么?还有这种事?我怎么不知道?”陆鸿影吃惊地道,“从来没听说过呀。”

“据说高丞相当年因为叛逃的缘故,被杜洛周追杀的很惨,险些连妻儿都抛下了。或许是他不愿让这段历史为人所知,所以才刻意隐瞒吧。”

“这么说,我爹和高丞相当年都曾做过杜洛周的部下了。”陆鸿影沉吟着,似乎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你接着说你的故事。”柳随风道。

陆鸿影点了点头,接着道:“投奔杜洛周后,我爹就开始南征北战,杜洛周死了,他又去投奔别的人。总之是一直在外面,很少回家。后来起义彻底结束,大魏分裂,他也不肯回来,没有人知道他在外面干什么。在我七岁的时候,他就干脆失踪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见过他。直到两年前在幽州,我见到了一个跟他长的很相像的男人,一开始我还以为自己看花了眼,可谁知却在别人的身上找到了他的玉佩。”

随后,陆鸿影便把她在广阿县遇到夏沧浪,跟随夏沧浪到邺城,阴差阳错地进了大将军府,以及这两年做函吏的种种经历全部一股脑儿地讲给柳随风听。

说完长长的故事后,陆鸿影长出一口气,觉得心里有一种难言的畅快。或许早该找个什么人,把这些故事将给他听,这样就不会憋闷如此难受了。

“没想到你竟然经历过这么多事情。”柳随风眉头微微皱起,想了一会儿道,“或许真的是当年一起为杜洛周做事时,你爹不知因为什么原因,跟高丞相结了怨,所以才会遭到高家父子的追杀。至于侯景么,起义那会儿,他一直追随高丞相,与你爹认识倒也正常。”

“我……我不想再去想这些事了。”陆鸿影摇了摇头。

“你莫要灰心,总有一天你会找到他的。”柳随风劝慰道。

“可我……已经不想再找了。这些年一直是我在找他,他又何曾想过找我?我看他早已忘了自己还有个女儿吧。”

“你不要这样想,天下哪会有父亲忘了自己的女儿呢?”

“不,我决定了,我再也不要拿我的热脸去贴他的冷屁股。”陆鸿影站起身来,仿佛赌气一般地道,“他要去哪里,做什么,我才管不着呢!我要回去睡觉了!”说罢,陆鸿影推开门,回屋里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