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入学考试-第2/3页





        只因当世一些名闻天下的书院俱十分难考,一般如果家境较好且基础尚可的学子,在京畿或者附近的,都会愿意来方氏族学附学,族学的入学考试不算太复杂,考到乙等便可入学。如果是方远家中的五服以内亲属,只要愿意来上学,且出了束脩的,都可读书,虽然他们也要参加入学考试,但那个只是用来区分程度的,并不作为入学依据。

        当然,族学里头给女孩儿上的课是不同的。

        女孩儿没有科举的压力,但是除了读书识字,上六艺课,还需学习女红和琴棋书画。所有入学的女孩儿根据年龄不同分成甲乙丙三个级别的班级,每个级别又按照入学考试成绩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且这个分级不是固定不变的,每年会根据考学结果予以调整。

        在女学中,六岁到九岁的女童进入丙班,主要是开蒙识字,练习写字,学习基本的礼仪规范,并开始学习算学,十岁到十二岁的女孩儿在乙班,除去念书,算学和继续习字外,还需学习大家闺秀常见的礼仪规范,描红刺绣,绘画,并开始练习一样乐器,而十三岁以上的少女则入甲班,这个年龄的女孩儿通常已经开始相看或者定下了人家,要会女红,要会琴棋书画,而且至少有一样要能拿的出手,女诫,诗经,女训,论语这些书也要全都读完,且可以拆解内容释义。

        因此即便女孩儿,在族学的压力也是不小的,除开大的节日,每旬只可休息一天。如果不愿意继续读了,随时可以退出,但已经预交的束脩则不予退还。不过,一般官宦人家的小娘子都以进方氏族学为荣,也不会轻易退出。

        陈璎到达方氏族学后,一个脸蛋圆圆的于先生给她做了一次入学考试。考试内容十分简单,先是要她背了一小段百家姓,然后抄写了论语里的一句话--“学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远来,不亦乐乎不知不愠,不亦君乎”。写完后,脸蛋圆圆的于先生眼睛也有些睁圆了,她看了看陈璎,不确定的问道,“小娘子之前习过字么?”

        陈璎一本正经的点了点头,说,“我二姐姐的姨娘给过我一本字帖,我看上面的字很好看,照着习过字。”“原来如此。”于先生随口又问了一句,“小娘子习字多久了?”陈璎掰着手指头数了半天,不太确定的说,“好像是十天。。。”

        于先生眼睛彻底睁圆了!

        “你说几天?”

        “十天。。。也可能是九天?。。。”陈璎想了一下,又说,“这句话在我家的字帖上有,我还问过我爹是什么意思。”

        于先生放松下来,心想,原来是正好写过这句话,可能也是反复练了好几遍,都能记住了--“那你和先生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这句话是孔圣人说的,意思是,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是很愉悦的么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值得高兴的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是我并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陈璎昂着胖乎乎的小脸,一字一句清晰的回答。

        于先生觉得她十分可爱,赞许的拍了拍她的头,问她,“你父亲还和你说了其他什么吗?”

        陈璎又掰起手指头,背了起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