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行止一-第2/3页





        荇之当听不见。凝神屏气,用神丝裹住胃中的小白团,耐心地抚摸,举高,揉揉,它发出金玉相撞的笑声。荇之又是一阵头痛。

        耳山是一座老山了,据《元和地方札记》记载:“耳山,起于大荒(远古)年,距今万载。有赖蓂(人名)积土而成。蓂固辛劳,因山遇天火而泯于世。”这是说:耳山的起源已经不可考,根据前人的传说,是一个叫“蓂”的人用土堆起来的,一天,耳山被火焚烧,蓂因为劳作,本来身体便不好,没有逃掉,一道被烧死了。

        根据传说,耳山灵应该是一个沉稳的小老头,或是一个古板的年青人。总不该是一个小娃娃。山灵被伺候好了,游动到头骨中的异种里,打了个哈欠:“小丫呀——困困。”荇之自诩是个成熟的大人了,诱哄地说:“睡觉吧。”耳山灵又发出笑声,嗓音脆生生的:“睡!觉!”

        荇之只觉不好。异种一阵刺痛,直接瘫软在地,昏睡过去。

        再醒来时,耳边只有极轻极轻的鼾声和风声。一个鲤鱼打挺起身,她忽地发觉身体轻盈许多,撸起袖子,又见小臂光滑细腻,一丝因磕碰而产生的淤青都无。又参考元和札记,的确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耳山不知寒热,时人四季如春月。”引申地说,便是耳山宜居。荇之心中平衡一些:她以为自己是请回来一个大沙包,会压垮人的那种。

        趁耳山灵打眠时,她在山脚平原找到一个村落,打听到耳山村(即山脚村落)以西有一个寺庙,收留流浪者,但要供奉香火钱。荇之趁天色尚明,走到山寺檀木大门之前,握住铜质沉重的门环,用力叩了三下。开门的人是个小孩儿,锃亮的光头、一身黄僧衣,看打扮有模有样。

        见到何荇之,小脸一红,慌慌张张地合掌问好:“小檀越从何处来,往何处去?”荇之道:“我从西州来,因‘古老大狱’流落他乡,还请小师父收留。”小僧尼思考片刻,让她进入大殿等候。

        “古老大狱”是近来一件大事,说的是西州古家一门下南诏狱的事情。北原覆灭南蜀后,二十四州降者十八,兴大乱者三,已被屠城者三。西州便是乱州之一。此本寻常事,西州与云州毗邻,两地人口流动频繁,近来逃亡云州的凡人不知多少。只是荇之异种在身,要特殊一些。

        那主事的老师父来后,上上下下的看了一遍何荇之。他生得刻薄饥瘦,脸色棕黄的皮已经耷拉下来,两边颧骨高突,一双吊梢眼深凹进去,黑魆魆的瞳子却凸得很。扫视后,两掌合十,头却抬得高高的,像晨鸣的公鸡似的:“檀越,小寺不收异人。”

        异人,这是一种排外的称呼。她在神王宫做女大祭时,倒是听信者提过一嘴。在稍高一阶的世家贵族(不论哪国),异种会被尊为“灵人”,而在广袤的乡村与荒土,人们总会略带排斥和仇恨地将他们视为“异种人”,简称“异人”。

        何荇之本就是试一试运气,不强求,转头便走。岂料脑中忽地发出一声细细的呜咽,说什么“臭”,又是耳山灵。她霍地飞奔了起来,小娃娃又开始吵了。一人一灵竞赛似的,速度与音调同比例飙升。最后,竟是荇之输了。她软软地扒在地上,疲倦地说:“行了,耳山,安静。”

        “臭——”

        黏黏糊糊,没头没尾,不知所谓……一肚子脏话被碾碎了咽下去,为了耳膜,为了人间正道。她沉沉地呼出一口气,一边艰难地爬起来,一边好声好气地问:“所以我带你出来了,还有问题吗?”“臭!”荇之感觉日子没法过了,她捂住耳朵,有些崩溃:“你别吵了,我回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