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石榴





朝廷在护城河东堤坝河段进行分洪工作,尽管元闲彻夜通宵地忙着疏散东郊的百姓,后来报上来的伤亡数字还是很惨烈:淹东郊田地二十余万亩,死伤百姓一万六千余人。

        那一万六千余人中,小脚女子、年幼儿童、孤寡老人占了四成。

        对于朝廷来说,这一万六千余人只是个冷冰冰的数字。

        毕竟,死得都是庶民。

        死一万六千人也好,死一十六万、一百六十万人也好,庶民对朝廷的意义,不过是按人头创造劳动价值,缴纳税赋,供养贵族骄奢淫逸的生活。

        神熙多得是这样的庶民,就像礼部的陈尚书所言,“这一万六千余人中,死得多是老弱妇孺,他们只吃粮食,而不能生产粮食,对朝廷而言,是减负,而不是增压。好事!大大的好事!”

        元闲听到陈尚书如此悖德的言论,六部和各司衙门中,不少人赞同陈尚书的观点,他有些心灰意冷,这样的朝廷,这样的神熙,还有得救吗?

        金銮殿上,郑令月抱着一只通身雪色、没有一根杂毛的狮子猫,端坐在龙椅上。

        元闲持笏上奏:“圣人,户部请求拨十万石赈灾粮给汴京东郊受灾百姓。”

        郑令月颌首,她身旁的掌印太监魏朝捧着一盒生鱼脍,这一片薄薄的鱼肉便抵一锭金子。

        她用筷子夹起一片,送到怀中猫儿嘴里,猫儿吃完,餍足地‘喵’了一声。

        摸着猫儿头上软软的须发,道:“元尚书,拨给东郊百姓的赈灾粮不要按人头平分,青壮年得十份口粮,妇人儿童减半,至于上了年纪的老人,分三份即可。”

        她扶额思索了一番,手上的银制护甲上,镶满了价值连城的宝石。

        “老人不分口粮,让他们自己家里人匀给他们。”

        元闲刚想驳,陆东楼持笏上奏,参工部修建护城河偷工减料以及其他贪墨事宜。

        郑令月斜了眼面色惨白的工部尚书,开口道:“靖文皇帝的陵墓需要修缮,工部上下,把这些年不该自己得的钱,全给吾吐出来,作帝陵修缮费用。日后工部诸堂官,要更审慎行事,不要事事让人抓着把柄。”

        工部尚书跪下谢恩,不敢擦额头冒出的冷汗,他站的地方,湿了一片。

        他庆幸自己平时贪墨的银两,七成都上供给郑令月,充到她私帑之中,今日才能逃过一劫。

        六部实际上,已经沦为了郑令月一人的敛财工具。

        散朝后,陆东楼跟上了面色不善的元闲,在后面喊了他好几声,他也未应。

        气得陆东楼一笏牌甩在他后脑勺上,元闲这才回过神来,对着陆东楼作了一揖。

        陆东楼:“徐六郎今日未来上朝,听说是感染了风寒,我妹子向六扇门告了几天假,在定国公府侍奉他汤药。”

        元闲还在想着赈灾粮的事,随意应了声“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