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神宫-第3/4页





        郑令月:“元闲,你若不接这道旨意,那吾便让来卿兼任户部尙书一职,正好要收南部五州的盐课盐银,他那本《罗织经》写得很好,再编一本《盐法》出来,让南部五州的农户不要再耕种稻田,全改成制盐的草场。”

        郑令月又询问兵部侍郎杨开继,“杨侍郎,南海的海师组建得如何?”

        杨开继持笏回道:“圣人,兵部向瀛国买了一百三十八艘战船,南海军队训练有素,用海路运盐不成问题,只是……”

        杨开继看了眼元闲,迟疑了一下,道:“只是已经拖欠了南海驻军三个月的粮饷,哗变的部队几次以清州官员的性命要挟,清州府君陆南亭已经几次遇刺。”

        陆南亭是陆酥的三弟,他不像他父兄,喜做柔媚之臣。

        陆南亭为官清正,他过年回家时,常被陆酥揶揄,说陆家难得出了这么个直臣。

        元闲再三思量,如果让来索礼那个贪官酷吏接管户部,还不如自己来做这个户部尙书。

        他对珠帘后的郑令月弯腰拱手道:“圣人,臣替户部向圣人请罪,只是眼下国库空虚,不如由圣人从内帑中拨一千万两白银到南海军前,待今年的税赋收上来后,再充到内帑之中。”

        郑令月默不作声。

        监察卿来索礼见状,顶本道:“元尙书这是什么话?圣人为了祈求我神熙风调雨顺,在万象海修建蓬莱神宫,怜悯百姓困苦,故不用户部的钱银,而用内帑的帑币来修宫室。元尙书张口就向圣人要一千万两白银,是否太寒圣人的心了?”

        陆东楼溜了下他的狐狸眼睛,寒个屁的心,户部为什么年年哭穷?还不是每年在两京十五州收上来的税赋,七成冲到郑令月的内帑之中,三成用来还积年累月的烂账。

        陆东楼撩起袍子下摆,捏紧手中的笏牌,对珠帘后的郑令月跪下恭敬道:“圣人,如今列国只有我神熙和大瀛精通制盐之术,且我神熙的产盐品质高于瀛国,价格上,每斤盐比瀛国多卖五百文。不如让南部的稻田、桑田、麻田、茶田都改为制盐的草荡卤地,五州有农户、桑户、麻户、茶户四百余万人,全将户籍改成制盐的灶户。”

        元闲不喜欢陆东楼这种和稀泥的对策,茶户、桑户改灶户还算合理,毕竟没有茶叶丝绸,百姓不会怎么样。

        但是,麻户产的麻,农户产的粮,是百姓身上衣,是百姓口中饭。

        元闲正要顶本,珠帘后的郑令月已经开口:“就依陆次辅所言,吾今日议事也乏了,众卿散了吧。”

        陆东楼:“圣人,臣是否要拟奏表,请内阁票拟朱批?”

        郑令月被掌印太监魏朝搀扶起身,“不必呈内阁,直接准了。”

        呈请内阁也不过是走个过场,陆东楼只是形式上要问一问。

        散朝后,元闲跟上了陆东楼,“陆次辅,你可知你今日给圣人出的主意,南部五州那四百余万百姓,都要挨饿受冻,剩下的百姓,也要买贵价粮米吃,买贵价麻衣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