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良莠不齐-第2/3页



拆迁队的人曾进来跟棚户区这边管理方谈判过,但是据说因为钱的事儿没谈拢,这事儿就被搁置下了。

周远扬盯着这个合同也犯了难,海阳本来就是个小建筑公司,负债表上更是债台高筑,陆海空把所有从银行借来的钱,都准备一股脑的砸在这个项目上面,如果放弃,海阳就是个鸡肋公司,根本不能赚钱。

可是毕竟是父老乡亲生活了很长时间的地方,他们愿意这片瓦舍被改造成高楼吗?

晚饭的时候,周远扬顺口提了一句,对爸妈说道,"爸妈,你们愿意住楼房还是一直住在咱们这个老房子里!"

周母道,"那还用说,当然是楼房好,往年一到夏天,咱们屋子里就闷热极了,还没有空调,这几年夏天越来越热,到了夏天别提多受罪!"

周父也说,"棚户区早该拆了,也不知道为啥这两年一直有动静,但是总是不动工,现在刚下过雪,过两天更冷,家里水管又要上冻了,哎,麻烦!"

爸妈看来是很希望搬到楼上的,说来也是,自己回来之前,家里连个像样的家具都没有,棚户区的房子很紧凑,可以说一家挨着一家,阳光透不进来,地上积水都成年的不散,赶上小河了,这里的人也的确过的不咋地,可是不能说拆就拆,现在这个权利掌握在自己手里了,总得收集父老乡亲的意见才好。

海阳公司的员工已经闲了很久了,周远扬到公司之后,看到有几个员工在打***,但是建筑行业是陆海空手里最挣钱的业务,怠工之后也没短了员工们的工资,现在没活儿可干,这帮人到了单位打牌胡侃,月底照样拿钱。

这可不行,陆海空手里的两家公司,如果接过来都不赚钱的话,传出去不好听,之前付出的努力也成了白忙活了。

他立刻动员这些员工,到芙蓉区拜访居民,看看大家的意见。

调查报表收回来放在周远扬的桌子上,结果不出所料,超过九成的居民有立刻搬出芙蓉区的意愿。

周远扬自己还是有恋旧情结的,芙蓉区虽然常年阴暗潮湿,下水道也不大好用,空气里总是弥漫着臭烘烘的味道,但这毕竟是长大的地方,人对童年的成长环境总是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真说拆,他还是挺舍不得。

可海阳建设公司要赚钱,不然就面临散摊子的局面,乡亲们也希望住楼房,重重反馈信息促成了这一步,不得不做,芙蓉区必须要拆。

不过这是个不小的工程,银行贷款,申请施工许可,可谓阻碍重重,知道第二个星期的周末,还是没什么进展。

周五晚上,到了王雪儿晚自习放学的时候,周远扬从海阳出来,看时间凑巧,便驱车改道,来到市一中门口等他放学。

市一中是远近闻名的重点高中,升学率高,教学质量好,附近的达官显贵,无论孩子是块什么料,都要想方设法的把孩子送到这里读书。

市一中中考分数线的规定也非常奇葩,差一分一万块钱,但是真正进来的学生,差个几百分的也不在少数,他们是怎么进来的?

道理很简单,早先是市一中拿不到政府的拨款,篮球场是水泥的,足球场是石子儿的,教室里的桌椅板凳都是几十年的老古董,实验室微机房更无从谈起。

但是政策放宽之后,塑胶篮球场很快拔地而起,各项软硬件而设施总有人慷慨相赠,动辄就是几百万。

这年头,有钱什么买不到?这些东西显然来自阔绰的学生家长制售,这帮人花钱给学校捐个微机教室,不仅能让孩子"保送"进入市一中重点班,自己还能混个荣誉校长啥的,没文化也瞬间变得高大上起来。

所以这两年市一中的学生质量可谓良莠不齐,大有下滑的趋势。

周远扬的奔驰小跑车在别处还是挺拉风的,但是在这帮有钱家长的豪车堆里,却显得不那么显眼。

越有钱的孩子,越喜欢追求优越感,他们周五晚上放假回家,当然要家里最好的车来接放学。

所以周五放学这天,一中门口几乎成了豪车车展,学生家长争奇斗艳,哪个孩子家里车好,面子上就有光。

更让周远扬叹为观止的,是一帮十七八岁的小青年,这大冷天的,挤在敞篷的保时捷911里抽烟,一个个冻得瑟瑟发抖,造型还得保持酷炫,因为没辙,敞篷落下来,就装不了这么多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