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宋人詈街-第2/3页



 几人都一一行礼。

 这个时候奴仆也已经把席子拿来,邯郸淳就说道:“几位小友请坐吧。”

 “多谢先生。”

 众人列坐席上,奴仆又拿了桌案过来,准备了酒水和水果。

 等大家都坐好之后,王粲才好奇说道:“刚才我见先生大笑,不知何故?是什么引得先生如此开怀呢?”

 邯郸淳嘴角还保留着笑意,摆摆手道:“是刚才想起了一个故事,因而放肆大笑。”

 “哦?”

 王粲等人都十分好奇,追问道:“是何事啊?”

 “那就我说说。”

 邯郸淳就乐呵呵地说道:“这个故事是这样的,某楚人居贫,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埽取数斗归。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曰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默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你们说,可笑不可笑?”

 “哈哈哈哈。”

 几个人笑点低,被邯郸淳讲得笑话逗得乐不可支,拍着桌案道:“这楚人也太蠢了一点。”

 “好笑吧。”

 邯郸淳又把自己逗乐了一遍。

 唯独沈晨在一旁尬笑,脸上笑嘻嘻,心里mmp。

 tmd。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叶障目》,原来就是你这老小子编的?

 害我当年不仅要背诵全文,还得默写完才能放学回家。

 你这个骇人鲸。

 沈晨在心里骂骂咧咧,旁边朋友们都在笑,可他却笑不出来,眼泪在肚子里打转。

 可怜了后世的小学生们啊。

 “小友咋不笑呢?”

 邯郸淳纳闷地看着沈晨道:“你是沈晨,这两年在荆州倒是颇有才名,难道我说得不好笑吗?”

 沈晨想了想就说道:“先生说的故事很好笑,但我却有一个更好笑的故事。”

 “哦?”

 众人都看向沈晨,邯郸淳说道:“你有什么好笑的故事啊。”

 沈晨就说道:“春秋时,泓水之战后,有一宋人于街詈:宋兹甫犹若蠢豚也。吏缚诣县,县帅问其何故,自说本末。遂判二十二年。二年为辱襄公罪,二十年为漏泄宋国机祕罪。”

 漏泄宋国机祕罪.......

 几个人细细品读了一会儿,互相对视一眼,然后爆发出惊天大笑声:“哈哈哈哈哈哈哈。”

 邯郸淳乐得眼泪都掉下来了,抱着肚子跟老小孩一样在席上打滚。

 “快......快笑死我了。”

 “这也太有趣了。”

 “宋襄公愚蠢竟成了机祕,哈哈哈哈哈。”

 “从今天开始,这世上又多了一则宋国笑话,阿晨你可太有才了。”

 王粲等人也被逗得捧腹大笑,而且这笑话不像邯郸淳说得那么干,属于是越细品越搞笑的那种。

 当时像这样的笑话其实不少,甚至从春秋开始,很多人就喜欢编笑话讽刺他国人。

 比如《郑人买履》《邯郸学步》《曹商舐痔》《守株待兔》等等。

 其中又以宋国笑话最出名,如探骊得珠、守株待兔、拔苗助长、曹商舐痔等,里面的主人公都是宋人。

 所以编纂宋国笑话,就成为了当时特别有趣的一个现象。

 主要也是因为汉人溯本归源,祖上大多是周朝后裔,唯独宋国是商朝后裔,非我族类,到了汉代这个观点依旧保留下来,因此才被时人讥讽。

 更最重要的是沈晨改编的这个笑话很有意思,说的是泓水之战后,毕竟泓水之战大家也都知道。

 宋襄公非得搞什么仁义之师,等楚军过河摆开阵型之后再打。

 结果就是被人揍得头破血流,变成了笑话。

 再加上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就有泄露国家机密罪,汉律把它叫做漏泄机祕罪以及刺探尚书罪,因此二者结合在一起,就非常适宜,很有讽刺意味。

 众人笑了好一会儿。

 邯郸淳一边擦着眼泪,一边捂着肚子从地上爬起来,摆手说道:“不行了不行了,快要被笑死了,这个故事必须写下来。”

 王粲诧异道:“不过是则有趣的故事,还要写下来吗?”

 邯郸淳就解释道:“我最近正在编纂一本书,打算取名为《笑林》,正在收集这些让人大笑的故事,沈晨这个故事如此有深意,岂有不写之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