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相遇-第2/3页



 四月初四,曹操另外一路大军由曹仁率领,北上袭击了琅琊国的开阳县、即丘县、费国县等地。

 陶谦大为震动,因为这已经是他的后方,因此连忙派人去救援北方诸县。

 熟料这支军队只是小股部队,用来吸引陶谦的注意力,不能攻克诸县之后就立即南下再次与曹操汇合。

 四月初八,曹军大股部队开始猛攻下邳等诸多县城。

 大军拔取虑、雎陵、夏丘,所过之处,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

 沈晨此时已经逃入了尼丘山当中,尼丘山是沂山的南麓,山势紧密,重峦叠嶂,曹军也没那么闲工夫搜山杀人,因此躲过一劫,没有遭受灾难。

 等到四月二十四日,刘备和孔融的援军终于抵达了徐州,在徐州外围汇合陶谦的兵马,与曹操在外围的兵马大战一场。

 曹操这个时候主力还在下邳,得知陶谦与援军汇合,就立即引主力部队北上准备彻底剿灭陶谦。

 双方在襄贲对峙,因曹操势大,陶谦令刘备和曹豹守护剡县,不要出城决战。

 到五月初的时候,黄门亭的乡民再也忍受不住,鼓噪着回乡,因为古代生产力不足,农民拼命耕种,可一年收成交过税后也只是勉强图个温饱。

 现在他们逃入尼丘山已经一个多月,每日坐吃山空,乡里的粟苗恐怕也因无人照理而折损大半,今年下半年收成没了,如何生存?

 面对这个问题沈晨也没有办法,只好与邓茂以及自家沈氏族老商议,先派人过去打探情况,确定安全之后,再引族人回去。

 于是在五月初三,在邓沈二氏族老的商议下,集中全族的马匹,总共是十六头,全是便宜的驽马,找了族中善骑者,先回到襄贲县去看看那里的情况如何。

 沈晨也在其中,他得观察一下形势做出判断。

 从尼丘山里出来之后,就到了沂水以东的官道,那是即丘往南面襄贲去的道路,正是五月仲夏,两侧山岭巍峨,沿途村庄一片破败。

 这里后世是临沂市,西面是尼丘山,北面是琅琊国开阳县,西南是兰陵县以及襄贲县,正南是剡县。

 此刻官道上迁徙的百姓来往不少,林林散散的马车行人,艰难地往南而去。

 汉末其实是个比烂的时代,因为陶谦晚年昏庸无能,致使原本富庶的徐州渐渐混乱,各地太守拥兵割据,不再听从徐州牧的指挥。

 而青州则更是一团乱麻,公孙瓒与袁绍争夺青州,孔融艰难自保,各地黄巾匪灾不断,百姓流离失所。

 所以即便徐州已经很乱,还是有很多百姓会选择往南逃遁入徐州以求安稳。

 却不知道,他们仅仅是从一个狼窝去了一个虎穴而已。

 此时曹操屠城的消息还没有传出去,在随行的众人当中,有一支车队也在缓慢南下。

 那显然是官僚阶层的大家族,外围由几名骑士开道,穿着甲胄手拿武器的卫士保护着他们。

 这支队伍正是诸葛玄带领的琅琊诸葛家族的迁徙部队。

 前几年刘表派诸葛玄去长安向天子进贡,当时派了一支数百人的队伍护送他过去。

 后来诸葛玄要去山东照料堂兄留下的遗孤,刘表依旧让士兵保护他前去。

 汉末乱世山贼盗匪无数,即便是正规军也很少有甲胄,袁绍巅峰时期甲胄才一万具,现在的曹操甲胄不过数百。

 刘表能够派几百名穿着甲胄的士兵保护他们,可见他对诸葛玄还是非常看重。

 此时此刻,诸葛玄坐于马背上随着队伍前行,在他的身后有几辆马车,其中一辆里今年十三岁的诸葛亮凛然坐在车厢里。

 汉代的马车种类繁多,他坐的车叫做轺车,没有封顶,像皮卡车的车厢上装一把太阳伞。

 诸葛亮与弟弟诸葛均同乘一车,车辆行进速度并不快,他目光四处梭巡,看着周围逃难的黎民百姓微微出神。

 就在这时,从驿道右侧的山道里出来十多骑人马,引起周围百姓惊恐。

 好在众人看清楚,来人并没有穿着军队服装,也是普通的百姓衣裳,风波便很快平息。

 那队人从山道里出来后顺着人流也加入到了迁徙的部队当中,速度却是慢了下来。

 一者驽马不能长时间奔跑,二来驿道上逃难的人很多,万一冲撞百姓就不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