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何去何从



        枪声清脆、迅捷、刺耳,更重要的,是枪声持续不断,没有手枪,或者是手动步枪那种一下一下地响。

        那些刚冲上城头的北伐军士兵胸口皆冒起一阵血雾,然后仰面倒了下去。

        一些士兵在子弹洞穿胸膛的那一刻睁大眼睛,眼神震惊而恐惧。

        这是什么枪?能连发,射速还这么快,这么密集?

        他们到死都想不明白。

        冲上来的两百多名直鲁联军士兵人手一把挺奇怪的枪,细长的枪口在左右跳动着,带着火焰的子弹如潮水般涌出,不停地将冲上来的北伐军士兵扫倒。

        北伐军士兵虽将四棱刺刀套在了莫辛纳甘步枪的枪管上,但直鲁联军密集的火力根本没给刺刀任何的用武之地,没冲到近前就成片地倒下。

        说直鲁联军士兵的枪奇怪,是因为它们虽然外形酷似手枪,但却比手枪大上许多,全长达288mm,光是枪管就有132mm长,扳机前方插着一个弹匣,枪口左右跳动,是因为他们在射击的时候,全都是右手心向上举枪,伸向左前方扣动扳机,故原本该向上跳动的枪口就变成了自左向右跳动,该飞到天上的子弹就变成了横扫。

        这正是毛瑟手枪,既大名鼎鼎的驳壳枪,20响,射速每分钟达900发,有效射程在100至150米左右。

        虽不便远距离射击,但近战时,密集的火力却是无比强大的杀人利器,在火力上把只装备了手动步枪的北伐军士兵打得毫无还手之力,须臾之间两百余人全部阵亡。

        于此同时,又有二百余名直鲁联军士兵涌出,人手一把驳壳枪,外加十挺捷客式轻机枪,汹涌的火力宛若秋风扫落叶般将一个个北伐军士兵打成马蜂窝。

        在丢下三百多具尸体后,北伐军不得不退去。

        直鲁联军亦伤亡了二百多人。

        城中,直鲁联军司令部。

        头戴大檐帽,一身戎装的张宗昌靠在在一张太师椅上,叼着烟斗,悠然地吞云吐雾,浓密的眉毛微微翘起,硕大的铜铃眼虽正散发着狰狞的凶光,但也出现了深深的鱼尾纹。

        头上,也显露出了些许的白发。

        生于前清光绪七年的他今年已四十七岁,不再年轻。

        这四十七年来,先是当筑路工,尔后参加光复军,打过护法军,投过直系曹锟,尔后又投了奉系张作霖,当了安国  军副总司令,直鲁联军总司令,算得上是充满传奇了吧。

        “报告司令,南军的进攻被打退了!”一个年轻的传令兵三步并作两步地跑了进来,连立正都没来得及,就大声叫唤了起来。

        “你忘了部队的礼仪了吗?”张宗昌皱起眉头,不乐反怒。

        传令兵立即立正站好,举手敬礼。

        “毙敌多少?我军伤亡多少人?”张宗昌放下烟斗,冷声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