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三河刘



胡若仪看着几乎是颗粒无收的王阳和杨耀,忍不住炫耀的道:“小孩子果然就是差了口气儿,来了一趟拍卖会,居然什么也没拍到,真是太可惜了。”

        王洋心中郁闷,正想要开口回怼,却被身边的杨耀拉住。

        “何必跟她计较呢,虽然我们来这一趟只拍到了一个葫芦,但这个葫芦的价值可比她那些东西加起来还要高了。”

        杨耀的声音不大不小,刚好可以让对面的胡若仪听到。

        “一个几千块的糊糊,居然想来跟我这些上万的藏品相比较,果然是信口雌黄。”胡若仪冷哼一声说道。

        虽然胡若仪心中也清楚,这一次拍卖会的价格被抬高了,自己拍的的东西很多价格都是虚高的,但是依旧不愿意相信自己买来的东西真的那么不值钱。

        陈廉也开始怀疑了起来,“我看着这黑漆漆的罐子普通的很,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呀。怎么他今日看走眼了不成?”

        杨耀却不紧不慢,“胡小姐姐,好奇我的东西有什么价值,我当时也愿意当众展示一下。”

        他们之间的对话吸引了许多再场的收藏家,大家都凑了这个热闹,看看杨耀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能给我一份桶桐油和最细的纱布吗?”杨耀对一边的一个服务员说道。

        服务员很快把他要的东西给他了,只见杨耀用纱布沾了些桐油,就开始仔细的擦拭那个葫芦。

        外面黑色油腻的污渍逐渐开始消退,出现在众人眼前的是一个色如重枣的红色葫芦。

        经过擦拭之后,葫芦的样子确实是变得好看了些。但胡若仪却依旧没有看出它的价值来。

        “看出了个颜色罢了,有什么稀奇的?”她不屑的说道。

        然而旁边的一个专家去凑了上来,说道:“看着葫芦的色泽,莫非这就是清代光绪年间的三河刘的蛐蛐葫芦?”

        “看样子你倒是个行家。”杨耀点头答应到可以,“荫皮搭叶,瓷皮糠胎,发音宽厚,这是三河刘蛐蛐葫芦的三个基本标志。而眼前我手里的这个葫芦高矮合适,腰部纤细,葫芦的皮越盘越透亮,并且葫芦底上有双脐。”

        “这样的满足了所有三河刘蛐蛐葫芦的基本标志。”

        他这一番长篇大论说的,外行人眼睛都瞪大了。

        胡若仪狐疑的说道:“不过是个清代的物件罢了,能有什么值钱的?”

        一般的外行人判断文物价值的标准都是距今的年代,一听清,代光绪年间就觉得没有什么兴趣了。

        杨耀接着说道:“三河刘的葫芦是顶好的范制葫芦,在技术尚且不成熟的清代,属于非常高的工艺品,每年的可成熟量很少,这是第一。清代葫芦的制作只是水泡而没有经过其他的防腐,防虫工序,导致流传至今的非常少,这是第二。三河刘的葫芦精致美观,出音效果好,是很多人都无法以假乱真制成的,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这是第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