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36
康熙二十年, 后宫里的第一件喜事便是庶妃卫氏平安产下一子,排行正是老八。
这八阿哥一生下来就白白嫩嫩的,比先前那几位小阿哥更显钟灵毓秀, 让康熙欢喜不已, 当场就把卫氏由庶妃晋为了常在。
洗三礼举行后,八阿哥便交给了惠嫔抚养。
因着对八阿哥的喜欢,康熙去惠嫔宫中的次数也渐渐多了起来。
不过, 康熙对幼子再多的喜爱都越不过胤礽, 他对胤礽的钟爱不仅体现在衣食住行上的特殊照顾, 还体现在他对胤礽储君形象的塑造。
农业, 是国家的基础,缺了粮食就养不活人口, 没有人口, 便没有国家,是以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对农业十分重视,会在农耕之季去祭拜农神,甚至亲自下田耕种。
康熙立志做明君,自然不会疏忽此处。而胤礽是国家的储君,是他的接班人, 也需要一个好的形象, 所以今年的耕藉礼,康熙决定带上太子一道参加。
仲春亥日,父子俩用过早膳就出宫了, 带着文武百官到了西郊的先农坛,祭拜“社、稷”二位土、谷之神, 祈求这一年风调雨顺, 五谷丰登。
祭拜后, 皇帝与太子、文武百官到旁边的侧殿更换粗布短衣,再到耕田行亲耕之实。
田间有浅水,康熙撩起裤腿先下去,回首叮嘱胤礽“保成啊,水有点凉,下来的时候慢点。”
说着便伸开手,打算扶儿子一把。
胤礽点点头,“谢皇阿玛提点。”
说罢也跟着卷起了裤腿,扶着康熙的手,下了田里。
田里的水实在有些凉,他悄悄的吸了一口气,但见田埂上有众多官员、百姓看着,便没呼出声来,怕失了皇家的体面。
康熙将牛绳递给胤礽,耐心的指导他“胤礽,你拿着牛绳,牵着它往前直走,走到尽头了再转弯往回走。”
胤礽握着牛绳,觉得它很是粗糙,还脏脏的,有些不想拿,但他的皇阿玛眼里满是对他的期待和盼望,他不忍心叫皇阿玛失望,便紧紧的握着那根泥泞的麻绳。
“知道了皇阿玛,那儿子现在可以牵着它走吗?”
康熙摇摇头,“等一下。”
他一手扶住铁犁,一手拿起赶牛的嫩木条儿,掂了两下,没发现什么问题,这才往牛背上挥了一鞭。
“胤礽,可以牵着牛往前走了。”
“是,皇阿玛。”
康熙从亲政那年开始下地行亲耕礼,年年都要来一次,早已熟练。
胤礽却是头一回,有些艰难,田里泥水多,一脚踩下去吸住了脚,想要□□往前走,十分吃力。他多想唤一声“小德子”,让那个小太监背他起来,但他看到连皇阿玛都是独自耕田,没人帮忙,不由得为自己方才的想法感到羞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