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8章 老朱的口才如此了得-第3/7页





        「老朱没有经过那种所谓正规的私塾教育和文化熏陶。」

        「老朱的学习是在战争的间隙进行的,所以敢于质疑所谓的权威。」

        「同时,老朱也注意实际。因为那时的老朱,根本没有务虚的资本。」

        「这就让老朱形成了务求实际的处事风格。」

        「他看待、判断和处理事情,比其他纯粹文人要少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和传统观念的羁绊。」

        「老朱的这种思想和思维方式,怎么没有传给朱允炆?」

        朱元璋心中总有个疙瘩,以为大臣特别是一些文臣们从内心里看不起他。

        也的确有一些文臣透露出来这种态度。

        比如说有一些久居江南的大家士族,宁愿隐居,也不愿出来为新的朝廷效力。

        有人还特意放出话来,就是看不起朱元璋这样的出身。

        朱元璋很是恼怒,不就是嫌咱没文化吗,不就是嫌咱化过缘吗?

        因此,朱元璋后来对刘基下手,从深层次讲,也有这方面的因素。

        朱元璋心中高兴,三孙居然对自己有这么高的评价!

        三孙的文才无人可比,但他从内心里根本不以此为傲。

        三孙说咱看得很透,是因为没有受过所谓正规的私塾教育和文化熏陶。

        三孙说咱务求实际,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

        三孙的思维也是如此,他根本就没有限制!

        那是因为三孙不仅熟知传统的典籍,更了解天文地理等各种杂学,可谓是博学多才。

        看看仇占可,整天读圣贤书,读出个什么了?

        看看他跟着咱从应天到杭州,出的都是什么馊主意!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秀才治国,迂腐透顶!

        不迂腐、讲实际的文人,试看大明,又有几人?

        “呀,快看,快看,沉下去了。”一个锦衣卫喊道。

        果然,船体消失了,巨大的风筝变成了一个红点,也接着沉下去了。

        仇占可内心里承认吴王讲的道理很有道理,但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谁又能保证船体下沉真的不是别的原因?

        事实总会浮出水面的。

        那就等着,看看李景隆和“郑和船”能不能返回。

        如果不能返回,吴王朱允熥说地是圆的,再有道理,也毫无道理!

        第0148章  老朱的口才如此了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