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太子卒-第3/4页
看着朱允一出来就愣在那里。
这5个人,简直不该来!
县尉慌了手脚,昨天三天杀来的那个人,惹出了不应该惹出的事端!
县尉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问,郑和喝道:“见到吴王还是不要下跪?!”
大家惊慌地跪在地上。
朱允慥询问该县赋税情况,地主与佃户之间的关系等。
情况十分复杂,也许并非该县盲目横征暴敛的结果。
一时辰过后,知县赶到,乃县尉差遣回来召见。
知县知吴王之名,未料于此见。
问之,知县谓此二年丰收不佳,松江府催之甚急。
“吴王、松江府收取白粮任务太重,县也要顾及舂办米、耗米等问题,数量要多些。”
知县从容不迫地举着号码:松江府一年向内府,户部,工部,礼部和光禄寺五地缴纳钱粮。
仅光禄寺一年就需交纳白粮1.58万石、耗米4700万石、舂米4000万石。
朱允禩没有想到,光禄寺竟然可以收得了如此之多!
光禄寺负责宫廷饮膳和祭献食品,可以直接收取如此之大!
看朱元璋都吃了些啥?
这样俭朴的生活怎能耗费那么大的成本?
“你说的这一切都对不对?”郑和不禁问。
知县站起来说:“吴王时,下官一语中的,没有一点可欺的地方。”
“杨知县为洪武二十年登进士第2甲第10名,前途无量。”朱元璋的儿子朱高炽问父亲:“为什么我比他早当了三年官?”杨荣回答说:“因为你没有进过衙门啊!”朱元璋笑着问道:“那怎么会?县尉急忙补充道。
再看看这杨知县吧,不到30岁的样子,看起来非常稳重。
“下官杨溥在这里做了二年多的知县,对人民的苦难深有体会。见吴王今已深入群众,下官感慨万千。”
“杨溥?您就是杨溥和杨弘济吗?”
朱允慥起身问。
杨溥想:他从未见过朱允溥,又如何认识他呢?
还有的人就有点怪了,吴王虽然是藩王而已,但是身份却不知比知县高了多少呢!
见到一位年轻知县竟然也有点出言不逊!
朱允炆知道这杨溥是了不起的!
史称“三杨”,即明代内阁首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等职,和杨荣,杨士奇并称“三杨”.仁宣之治创始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