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没那么耍-第3/4页





        如今看来,皇上能够想到内阁这一体制,和朱允竑根本就不沾边。

        陛下能够驱走暴元,创建朝廷,难道就不能看出个人的品质有多高吗?

        他最近对朱允琇格外友好,这一方面是由于朱允琇母亲去世得很早,但也可以说是为了做到这一点。

        是要看看你能否静下心来。

        朱元璋间接地否认朱允炆之议,群臣不敢异议。

        站在皇帝立场上说,皇上所建议的这种内阁制度确实有道理。

        此制堪称朝廷治理之首创!

        因此,除六部尚书及三品以上职官外,其余职官均表示赞同。

        最后采用了该系统。

        朱元璋令六部先报三、四人之榜,递上自己定。

        这件事刚做完,朱元璋便问户部尚书范敏:“您前天奏的事,说民不愿使用宝钞,只愿使用通宝、银两。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范敏说:“宝钞很容易携带,但是一般人都用不惯。宋朝的时候就有交子发行,由于宣传的效果不好,一般人也用不惯,结果销声匿迹了。”

        朱允炆见了,当即提议说:“皇爷爷、孙儿觉得,应该象推广《大诰》那样大力推行宝钞、通宝。若以银两成交,两方都将身陷囹圄,处以刑罚。”

        朱元璋轻轻颔首,朱允炆一番忠告,实在是一语中的。

        印宝钞与制铜钱利于交易与征税。

        而且银两的交易也很繁琐,由于银两并无统一标准,所以在交易时必须要用到秤。

        而且宝钞和通宝面值清晰,百姓理应欢迎。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只是宣传不到位,还有惩罚不到位的原因!

        治国安邦,不应盲目地说些仁政的话,要以铁血的方式。

        只要为国争光,无愧我心。

        “好吧!允炆提出的意见确实是在理!朱元璋对朱允增长幅度很满意,但又有点担心:「这样下去会不会影响到百姓交易?」朱允是明朝开国皇帝中唯一一个不喜欢使用铜钱的人。朱元璋也曾想过这个问题。朱元璋正准备往下讲,突然脑子里传出来朱允炆的话:“朱允炆建议是理。理何在?百姓买卖,到处天天有。何人督管是使用银两?”

        “要想监管到位必须动用多少人的力量?”

        “要是让人和人互相揭发的话,也许人连工作也不会做,只想着瞪大眼睛看人呢!”

        “没有大揭发一定要用人手,可是,财政负担不起么?大明国库厚么?”

        “宋真宗时,年财政收入为1亿6000万两白银;大明永乐年间年国库收入为3千718万两,仅为宋朝的19%。”...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