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二小放牛-第2/3页





    张妈见儿子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尴那了,

    就赶紧说:“行了,行了,打八刀这也不是啥好事呀。”

    打八刀也是东北土语,意思是离婚。

    说完就赶紧让儿子进屋。

    张妈的性子很绵,属于随变让别人搓圆抻长的那种,

    平时话也不多。等张三耷拉个脑袋在炕沿上坐了,就去外屋地烧火了。

    外屋地就是东北对厨房的称呼,烧火就是做饭的意思。

    张爸也没在说啥,磕打磕打烟灰,出去了。

    张三就拿出一根烟,点上火,抽上了。

    看来家还真是避风的港湾呀,不管在外边受到啥不公,家都会给你安慰。

    这不,爸妈都没说啥吗。

    张三现在还真需要这吗个地方,让自己静静心,

    想一想以后的路该咋走。

    不管有多艰难,生活不也要过下去吗?

    张三抽完烟了,他看见地当中放了一个大盆,里边用水泡了一些土豆瓤子。

    就是土豆切掉芽窝后剩下的那部分。

    看来家里的土豆都栽完了。

    张三小时候,最爱吃这个了。用大锅一呼,那才香呢。

    张三看见土豆瓤子了,还真想吃这个了。

    可转念一想,老妈都做半天了,也不知道她做啥饭了,还是别给老妈添麻烦了。

    一想到麻烦,张三就坐不住了。

    他想到自己的闺女了。两岁的小孩在老妈身边,能帮啥忙呀,

    只能添乱呀。想到这,张三就往外走。

    到了外屋地,还好,闺女没给老妈添乱,她正扯着“奶奶”的围裙角在那玩呢。

    张三刚想把闺女抱过来。

    老妈说:“你让她在这玩吧,你去抱捆柴火回来。”

    张三答应一声:“嗯呢”就出去了。

    张三出了屋,看见有两只小燕子正在房檐下忙着做窝呢。

    一个个用嘴叼来的小泥球,粘的还挺齐整的。

    中间还夹杂着不少草棍,整的还挺结实的。

    看着忙忙碌碌做窝的小燕子,张三想生活谁都不好混呀。

    张三记得小时候,小燕子是在屋里做窝的。

    那时候,好多人家都会给小燕子留出让它们出入的小窗。

    现在都盖新房了,窗户也都换新式样的了,

    也没人家再给小燕子留出入口了。

    小燕子还挺懂事的,不给它们留,它们就在房檐下安家了。

    怪不得,大家都喜欢它们呢。

    大家喜欢它们的原因还有一个是,这些小东西特别认家,

    不管离老家多远,哪怕是千山万水,

    第二年的春天总要回来的,除非是发生了意外。

    张三上小学的时候,听那时还在世的“奶奶”说过这个事。

    他还用旧的红领巾,做了五个布啷当,串在五个新出生的小燕崽子的翅膀下面。

    第二年,居然有三只小燕子飞回来了。

    张三想:“俺这也算是混回老家了吧。”

    张三家的大门是朝西开的,大门前是一条土路。

    路的南边连通张三下车的那条公路。

    北边在屯子外拐了个弯,折向西北,连通另外一个屯子。

    张三刚走出大门,就听到道的对面有人喊他。

    他抬头一看,过道人家的大门外站着一个大闺女。

    穿的挺时髦的,现在这个季节,她也不怕冷,

    穿了一条裙子,就是那种短袖的连衣裙。

    张三认识她,她就是过道的王二叔家的老闺女,叫凤琴。

    张三说:“是你呀,你啥时回来的呀?”

    凤琴说:“我都回来了好几天了。三哥你啥时回来的呀?”

    张三说:“俺刚回来。你先忙着哈,俺妈让俺抱柴火去。”

    张三说完就往房后的柴火栏子那走。

    凤琴说了声:“你忙吧。”

    说完就站在那看着张三的背影。

    张三推开柴火栏子的木头门,就进去了。

    这个木头门,就是以前张三家的大门,

    后来换成大铁门了,就用它做柴火栏子的门了。

    柴火栏子里垛了好多苞米竿子,摞的挺老高的一大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