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捆绑销售



自从苏黎把十分之九的大贵族们抄了家,  她就抓住时机。

        办官方纺织厂,雇佣百姓;水泥铺路,修建公共厕所;请申公豹去找粮种,  土豆地瓜玉米小麦;推广纸张炭条,取代竹筒刻字。

        接下来数年间休养生息,殷商平稳而迅速的发展,  要说有什么差强人意——

        脱发问题日益严重,  深深困扰着诸位大臣。

        不秃头的大臣后代受益,  竟成了仅次于家世的又一大衡量标准,在婚配市场上极其吃香。

        朝歌城外,  放眼望去,一片碧绿,生机勃勃。

        偶尔听闻田中农人的吆喝,  中气十足。

        距离拉近,人人衣衫整齐,纵然被洗的发白,却是实实在在的没了衣不蔽体的情况。

        稻田中偶有游鱼滑过,农人弯腰捉起一条,  大鱼甚是肥硕,  力气极大,  差点从手中挣脱。

        农人咧嘴笑笑,  手中加大力道,快步走到田边,把鱼往地上一摔,  等它挣扎的力道弱了,  再装入鱼篓。

        现今的生活是几年前想都不敢想的,  不说顿顿有肉吃,  七天八天吃一次不成问题。

        农人拎着鱼往家走,抬头便见王宫的方向升起将货物运送去妖国的飞舟。

        自打几年前与妖国通商,大王用王后研究出来的东西跟妖国换来各种比铁更坚固的材料,加固河堤、修建城池,如今的朝歌大变样。

        城门高大巍峨,坚硬厚重;城内地面平整干净,不见淤泥;市集吵闹喧嚣,极有烟火气,人人脸上不再是麻木,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又到了学堂放学的时间,三三两两的年轻人从里面走出来,一边走,一边讨论学到的东西。

        起先研究院名声不显,打头那几届在分科时几乎都选了文科,倒是很合苏黎心意,培养出的几批毕业生都被分到那收回的五十城。

        后来推出水泥令朝歌大变样,学堂的学生们都换上纸张来书写,选择理科的人才渐渐多起来。

        农人拎着鱼篓等在学堂门口,偶尔有认识的学生与他点头打过招呼。

        人流渐少,他有些着急的探头往里瞅。

        门口站岗的士兵早已与他相熟,见他等的着急,便声安慰:“今天有小王院长的课,小王院长都夸你家娃聪明呢,应该又是被留下来开小灶呢。”

        听见这话,农人咧嘴笑笑:“小王院长那才是厉害咧,俺家娃娃可差得远,她就是肯学。搁在几年前像她这么大的姑娘早就嫁人了,哪像现在?学的好进了研究院,还能当官。”

        他家普普通通,是世世代代的农人,从前面对贵族老爷们都是绕道走,尤其在生了个漂亮的闺女后,更是提心吊胆,生怕被哪家的贵族老爷瞧上,强抢了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