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五成把握[小修]-第4/5页





        林如海扶着她坐回去:“你别急,我都告诉你。”

        宁安华微笑:“你只说正事就好,别再想说好听的哄我。”

        林如海便道:“八年前,义忠亲王谋反,上皇退位,陛下登基的事,妹妹可还记得?”

        宁安华道:“记得。”

        那时原身才十二岁,宁家不在京中,随宁父在安徽太平府任一地知州,距离甚远,因此义忠亲王——当时还是贤妃所出的二皇子,因军功封勇亲王——谋反一事,没有直接波及到宁家。

        但宁父是外放小官,不入皇子们的眼,林如海作为现在的太上皇、当时的皇上亲点的探花,又是景文侯之后,已逝荣国公之婿,在翰林院为侍读学士,却没少被诸位皇子们利诱招揽。

        原身那时已经开始帮林旭打理家事,林旭和宁父又是儿子女儿一样教,因此林如海与宁父往来的信件,原身也看过几封,对朝事也有所了解。

        林如海虽八面玲珑,能各家不沾,但贾代善在世时,与勇亲王交往甚密,薛家更是快成了勇亲王的钱袋子。

        勇亲王谋逆获罪,他明面上没受牵连,却在当年春天就被外放了出去。

        翰林院出身的官员,被外放出去历练数年,回来再超擢,其实也是常例。

        但林如海被外放已近九年,光在巡盐任上就有了三年,个中缘由……

        林如海道:“陛下当年在诸位皇子中一直不显,这些年虽登大位,也只听得侍奉太上皇、皇太后纯孝,除了仁孝之名外,余下竟无半点政绩别名传出。”

        私下议论天子毕竟不是那么安全的事,宁安华便向他靠近了些。

        林如海低声道:“陛下登基后,在我之前,共任命了四位两淮巡盐御史。第一位一年期满后调任。第二位在任两年,现已升了工部尚书。第三位在任不到一年,便无疾而终。第四位也是在任两年,因被检举徇私枉法,已被贬去琼州了。”

        宁安华道:“所以,皇上早知道两淮盐政有问题,七八年前就在想办法整治了。”

        只不过派来的三个御史,一个被收买了,一个失败了,还有一个死了。

        看来这才是他如此相信对方会给他下毒的原因。原来是有前车之鉴的。

        而林如海作为贾家的女婿,身份比别人都有优势。对方明知皇上的目的,也不会立刻对他下手,反而要观察他、试探他、拉拢他。

        皇上把他放在这个位置上,也一定有借机考察他的意思。

        “你手上有多少证据?”宁安华问。

        “已有了八成。但若不是十足的铁证,只怕呈上去也无用。”

        皇太后甄氏,虽然无子,却是太上皇的元配皇后,皇上的嫡母,身份贵重。[注4]

        而正因为她无子,有了义忠亲王谋反一事后,太上皇反而对她更加礼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