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从头开始



    夜,寂凉如水。

    血,如地披纱。

    端坐在尸山中,一道人影如老僧入定,身前火光摇曳,旁边血腥扑鼻,这禅定于尸山血泊之中的诡异一幕,让过往的寒风都多了几丝张牙舞爪的意味。

    眼观鼻,鼻观心,身体如钟,不摇不动。

    达到灵动第二境,聚气成种,体内元气勃勃如春,大大强化五感六识,眼内元气流转,已然可以做到内视自我。

    通明自我,内省本心,在体内,一道道元气,一道道血液在身体的四肢百骸处流淌运转,在风轻尘的注视之中,体内的气血就如同天下的水脉四处分布,元气如风,通达全身。

    身有天地,心纳乾坤。

    气海处,一颗元气种子坐镇,身体元气再不复以往散漫,而是像精兵一样的训练有素,一丝不苟的执行着自己的使命,在万千条血管经脉之中游走,如同入水的蛟龙,井然有序的指挥着身体各处器官脏腑,有条不紊的工作着。

    心脏如鼓。

    而其中,一条经脉从气海穴处,延伸到眉心天穴,这也是接下来风轻尘要达到的目标,灵动第三境——通穴境。

    风轻尘对于精神力的运用,就像是刚刚跨过『生理弯曲』的婴儿,只能粗浅的动用,而不能精细的指挥,就是因为这方天穴的缘故。

    传说人有天眼,洞察万物,可聆音察理,故而有三目神杨戬。也有天眼神通千里眼等种种传说。而这天眼,其实指的就是天穴。

    天地有二气,一分为清,一分为浊,清浊相生,化而为人。而事有好坏,人亦有善恶,这清气秀者,自小便得了一分钟灵,自是秀美良才;而浊气略重者,自是较之要多了一分奸猾狡诈,锱铢必较。

    而这天穴,便是防避天地浊气的入侵,相当于是一道防火墙。可是在守护的同时,这天穴也成了一道阻塞的障碍。

    寻常之人灵性蒙昧,虽怀有灵性却处于沉眠之中而修行之士点燃灵性,内省本心,便不惧这些考验,反而还要用这些考验来磨砺自己。

    这就像是一个饱读诗书之人,光有才学还不够,还要走出书里,回到这广袤的天地间,通过见识阅历的磨炼,将腹中的死书化为活书,而不是当一个只知道纸上谈兵的酸秀才。

    如果说,灵动第二境是为了聚气成种,训练自身的元气成为精兵强将,令行禁止的话;那么灵动第三境通窍开明,就是磨砺自己的精神力,让精神力走出家门,去见识这片天地的美丑善恶,从而磨砺壮大自己。

    当然,风轻尘此时初凝元气之种,元气弱小,还不足以打通这条经脉,冲破天穴枷锁,故而在灵动第二境,对于食物的需求量非常大,可以说每一个步入灵动境的修士都是一名大胃王,通过进食各种食物汲取能量,而后壮大自身的元气,为冲开天穴提供充足的营养。

    这也是风轻尘坐在这狼尸堆的如同小山一样的血泊地之中的原因……

    吱~

    黑暗中,果有按捺不住者,从黑暗中化为一道流光袭向风轻尘背心处。

    夜,这是属于猎食者的天堂。

    ……

    咻。

    一道细瘦的身影如流光而来,踏地如冲浪一般划起一捧沙痕,尖细的嘴巴如同蚊子的中空吸管,四肢向地一蹬又如蝙蝠一般无声的滑翔,绕向这道坐如老僧的身影脖颈动脉而去,长久的吸血经验告诉它,这是最鲜美的部位。

    铿。

    陡然间,一道寒光迎风而涨,风轻尘睁开双目,一缕经由杀戮熏陶的狠戾之色如张牙舞爪的夜之微风,手掌一按横膝长剑反向而起,五指探出顺势握住,一道横削是在生与死的历练中掌握到的精髓,随手施展,剑光横陈,昔日那只缠着他苦战了一夜的吸血老鼠,刹那间死于剑下。

    五感六识的强化,让风轻尘的眼力暴增,已然能从这急速的动态之中捕捉到目标准确的施剑,老鼠体积太小,老虎体型庞大,他随便乱砍一剑都能斩在老虎的身上,可是如今对他而言,体积已不再是困扰他的难题。

    咚~

    滑翔而来的老鼠,怎么也没想到前一晚还那么狼狈防守的傻大个,如今仿佛换了一个人,以它们的智商,是无论如何也想不透信念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带着不甘与疑惑成为一具尸体摔倒在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