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七章:差点吓死和心态改变的杜伏威-第2/4页





  按理来说杜伏威只算是依附于大唐,按照现如今的这个局势,大唐不允许藩王出现,这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

  尤其是北边李艺献上燕王位,李渊没半点推辞直接手下,这更是给杜伏威提了一个大醒。

  所以是杜伏威完全不用着急,不管是做多少都是给大唐做嫁衣。

  而他也明白功高震主的道理,灭了李子通和沈法兴之后功劳太大了。

  现在只需要安安分分的待着,听话等着,看大唐后续会如何处理他。

  但是呢,杜伏威这越等越慌,越等越着急,因为大唐对于去年李子通和沈法兴的事情没有一个结果和回应。

  你说杜伏威等了俩月,这能不着急嘛。

  其实这事还真不是大唐针对他,而是李渊不想管了,原因是这样的。

  那次战报不是来了之后李渊就喊了王运嘛,后来定下了南方主帅,南边一切事物都是王运去处理。

  再者李渊觉得王运对这个藩王很有一手啊,李艺的为人李渊清楚,是一个相当桀骜不驯的人,这都被王运弄的服服帖帖的。

  所以杜伏威这事李渊是想让王运去处理,说不定跟李艺一样能够乖乖的臣服。

  这样一来最好了,双方都有面子,你好我好大家好嘛。

  而王运也清楚李渊的心思,他心里认为杜伏威立了大功,这心里肯定骄傲。

  而且自己接下来再大江以南的西边,而杜伏威再东边,不好处理。

  杜伏威是个诸侯,但是再怎么说都是大唐的诸侯,虽然没有李艺听话。

  攻打李子通和沈法兴也是举着大唐的旗帜做的事,算是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

  所以王运觉得亲自见面谈比较好,准备晾一晾他就没再管,而这一晾就给晾忘了。

  杜伏威等了俩月都等不到回应,问长安那边的人脉都是三缄其口,只一句南边事物晋王处理,朝廷不知道。

  而他不知道为何南边的事物是王运处理,问多了也不说。

  他左等右等,王运的消息一直没有送来,然后杜伏威就更慌了,王运处理,我的苍天呢。

  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都死在了他手里,李艺那么听话都被夺了王位。

  王运简直就是诸侯之末日啊,这要是落到他的手里能有个好?

  至于和大唐干一干,他完全不敢有这个想法。

  他当初也不是没有想过北上,但是却被河南地的兵马给一顿胖揍,这让他认清了现实,南边兵马跟北边完全没法比。

  更别提让河南地望风而降大唐兵马了。

  就算是要坐拥一域,割据江南也不可能,大唐战神带着两万白虎军下来,他怕是躲都没地方躲。

  而就在他快急疯了的时候,养子、麾下军中被称为大将军和小将军的阚陵、王雄诞给他提了一个醒。

  这俩人可是王运的小迷弟,铁粉,他们的梦想就是打突厥,打异族。

  这样的人在整个天下不知道有多少。

  而这俩人给杜伏威说,王运对于我们华夏一惯是抱有很大的仁心,不愿意多加杀戮。

  几次大规模的杀戮,也是针对异族胡人的。

  而且李艺虽然被欺压,但是也只是付出了一个王位,后续粮草物资一概不缺,还负责着与东北异族的通商事物。

  所以在这件事上可见,王运对于己方的诸侯,只要是乖乖听话,还是很愿意接受的。

  李艺只是付出了一个王位,日后安全起码无虞了,日后说不定还能带兵攻打异族。

  只要有出征的机会,身上背着功绩,那么一个王位也不算是什么。

  杜伏威恍然大悟,说的对啊,不过他还是有些纠结。

  他本来就是一个对于身份地位和权利比较痴迷的人,如果不是如此,历史上他也不会身死。

  历史上他就是把麾下兵马没有交出,而是交给了麾下,这才给了辅公祏这个“生死之交”有趁之机。

  然后打着他的旗号反叛,导致给了李渊机会把他砍了。

  但是这一世他想了想也想通了,实在是这一世大唐太猛了,王运的威慑力太大了,让他不得不想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