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二章:得收拾-第3/4页
而他们就是江南等地本土势力家族,吴郡嘛。
而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陈郡袁氏,兰陵萧氏这些家族都是东晋衣冠南渡时下去的家族。
琅琊和兰陵都是在河南地,前面说过的徐州东边的沂州,琅琊叫做临沂,兰陵日后叫做枣庄。
陈郡就是前面说过的陈州,现在叫做宛丘,日后叫做周口。
琅琊王氏就不说了,华夏第一望族,数之不尽的宰相和皇后,往几十位上奔。
王与马共天下嘛,王就是琅琊王,马就是司马家。
东晋就是在王敦、王导堂兄弟俩扶持下建立的,那时候是真的随便就能做天下的。
王敦直接带兵反叛杀入建康,杀了一大帮文臣武将,只不过王导不坐这天下,就继续让司马家坐着。
圣人都出现了两个半,明朝的圣人王阳明就是出自琅琊王氏。
陈郡谢氏,最出名的人物谢灵运,山水诗的鼻祖,陶渊明那是田园派。
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这话就是谢灵运说的。
曹子建就是曹操儿子曹植,写了《洛神赋》哪位。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刘禹锡写了一首诗,叫做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个王谢就是琅琊王和陈郡谢,他们那时候的宅邸就在建康,也就是南京的乌衣巷之中。
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那都是总领朝纲,让皇帝坐虚位的权势人物。
而陈郡袁氏则不同,他们是以忠孝传家,诗书名世,从而被人重视仰慕,保住了高门华族的地位。
陈郡袁氏的始祖叫做袁涛涂,春秋时期的陈国大夫,而袁涛涂是陈国开国君陈公袁满的十三世孙。
这个最早能够追溯到舜帝时期,尧舜禹的舜。
舜帝一脉人数最为庞大的支裔就是陈氏、袁氏。
不过这些庞杂支系总的发端,也就是到这时代归纳总结下来后的发端,就是西周初年的陈国诸侯袁满。
而这个兰陵萧氏,要说四家谁做的最高,那就是他们了,可是坐上了皇位,当上了皇族。
兰陵萧氏本来是北来的次等士族,在东晋时期除了人多,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诠释。
而在南北朝的南朝刘宋时期以军功起家,其后家族子弟建立了南齐和南梁两个朝代,从此成为南朝高门。
唐代时出了十个宰相,一直至五代十国时才与天下世家走向衰落。
他们算是唐代混的最好的江左世家了,隋朝有个萧皇后,唐朝建立后又有个萧瑀。
其他的经过隋朝的打击,而且中心远离他们,此刻的他们势力虽然依旧很大,但是势力没法跟以前比。
不过一旦给了他们机会,那么他们崛起的速度会非常快,因为他们什么都不缺,就缺一个机会。
而萧铣就是兰陵萧氏的人物。
梁宣帝萧詧最少有八个儿子,三子萧岿继承大统,是为孝明帝。
而萧岿儿子女儿一大堆,最少各有七个。
第七子被封为新安王,他就是萧瑀。
长女嫁给了王导的十世孙王衮。
一个女儿嫁给了窦威,一个女儿嫁给了北周八柱国之一侯莫陈崇的孙子侯莫陈毅。
还有一个女儿嫁给了杨广,就是萧皇后。
梁宣帝萧詧的五子被封为安平王,叫做萧岩。
南梁被灭亡之后,隋文帝征召南梁皇室入朝,但是萧岩带着萧瑀的二哥萧瓛投奔了陈朝。
但后面以会稽郡投向隋朝,同年以谋反罪被杀。
而这位萧岩就是萧铣的亲爷爷,所以说萧瑀和萧铣是堂叔侄关系。
而他这一系被灭杀之后也没什么势力了,族中也不再管他们。
所以萧铣小时候过的很苦,以抄书卖书谋生,侍奉母亲很是孝顺。
后来隋炀帝时期,才因外戚之恩提拔为罗川县令。
所以说这些家族帮助扶持萧铣很正常,都是江左集团的,想争一争天下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