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也知恩(3)-第2/3页





        可而在十年前那本该嫁作崔家的女子,是柳家女才对

        柳家女是个体弱多病的,咳疾,严重时便缓不过气,这是打娘胎里带出来的毛病,从小到大请了许多个大夫皆是摇头连连,都说这孩子怕是难以熬过18岁。

        只是家里人都不愿放弃,四处寻求良医,为着养病将柳家女闷在屋中,因而在10岁之前家里人最常见到她的都是遥望门口那一方天地的模样,真真是孤寂到了骨子里。

        寻常人怕是忍不了,可她却说,看着看着也就习惯了。

        13岁时,家中寻了个道长给她卜了一卦,而后摇头叹息着离去,只留下这么几句话:

        一两薄凉命,三分琉璃骨

        萍水一点恩,情深两不负

        说来神奇,那之后柳家女的身体日渐好起来似与常人无异。因而,在她15岁这年家中长辈要为她寻一门好的亲事,正是那崔家的崔时予。

        后面的故事难免落入俗套。

        那日,柳家女无意间知晓了此事,一时好奇便悄悄溜出府去想看看崔家公子到底是何模样。可她没能见到,府中下人说崔时予一早便与友人出城去了。于是她茫然的沿街走,泸川县乃是淮南中心,鱼龙混杂。她一个贵家小姐身上带的几两钱被人抢光,又被推倒街边崴了脚,抽痛着站不起来。

        周遭人来人往却无人去扶,人心冷漠,一个弱女子摔在闹市之中好似透明一般。

        在她慌乱不知所措之际,正遇上了外出游玩归来的崔时予。而那个有温热掌心的少年扶起了她,见她走不了路又背她回了府,一时心动便成永远。

        此后多年,那日风晴云淡,少年身姿仿若青竹,深深刻印在柳家女心中。

        最后那门亲事到底没成,她还有个大六岁的兄长。平日最喜些个刀枪棍棒,乱世从了军没几年混了个军职,待她一向很好,最喜为她寻些个新鲜物件。

        后来,天下改姓,她的兄长,她那在她儿时怕她喝药太苦,总是偷偷给她手里塞糖糕的兄长死在那场战争里,只落了个乱臣贼子的名声,可他明明是护卫了自己的国。父母倍受打击,一夜白了头,而她哭干了泪。

        家中丧失独子,战乱年代,生意难做得狠,断了经济来源,一时之间柳家陷入困境。崔家商议退婚,满城皆是嘲讽之声,而她只淡然说了一句不过是人之常情罢了。后来父母积郁成疾,相继亡故。柳母逝去前切切挂念的是独女的婚事,她在病床前握着那双干枯的手盈盈笑开,称已有合意之人,不日便要嫁出柳家。最终换得柳母安然阖目,而她撑着一口气办了丧事之后便一病不起。

        世人嘲讽,她安之若素。

        世人唏嘘,她坦然应对。

        一身嶙峋病骨始终挺得笔直,却独自在无数个深夜一口口的咳血,最终未能挺过十八岁的寒冬。

        她本可以安然度过余生,命运并非未给她选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