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山



        阿簪11岁拜了老道士为师之后就变得格外忙碌,再也没办法时时跑去镇子里和居民们混在一起,为此她觉得很是寂寞。因为,时间大量花费在了道观的藏书室,以前她也常常进去,可是读的都是些也是野史杂记,如今倒是要被迫读些个正经书籍,从《周易》读到《南华经》,再从《黄帝内经》读到了《灵棋经》。不得不说其中大部分并不能够读懂,但是她师父说了,读书在于用心,总有一天能看明白的,当然,如果看的时候不瞌睡就更好了。

        每每这时,阿簪就摆出一副人畜无害的小脸,“师父我用心了!我梦里都读了!我发誓!”,而老道长只是微微一笑,看穿了一切。她师父从不打骂她,因为手段不高级,他只会罚抄书。抄的是阿簪手也断了,字儿也练好了,读不进去也都进去了,姜还是老的辣,古人诚不欺我,阿簪扼腕叹息。

        说到这个藏书室是个神奇的存在,自打500多年前建立道观的时候就在了。据说里面有不少书还是孤本,她也曾问过老道长哪来的那么多书,这排排书架自下而上硬是摆满了三层楼高,抬头只觉得脖子疼,要找书还得搬梯子,听说她二师伯小时候爬梯子没注意脚底一个打滑栽了下去,把胳膊摔骨折了,获得美誉,铁憨憨。

        听说三师伯嘲笑了他一个月,可不是铁憨憨嘛,别人没准就废了,你就折了个胳膊,偷着乐吧。把二师伯气的呼哧呼哧的,单手把拐杖甩得虎虎生风天天追着三师伯在山头跑。听说他们弟子每天盘腿看热闹,偶尔还吆喝几句,“师父哎——再跑山头的地皮都要跑秃了!”

        由此可得,他们观里氛围好着呢。

        阿簪不想下山,她画符都没练好呢怎么下山?虽然观里故意放进来的几只鬼她已经可以一脸淡然的和他们聊天了,可不代表她能和山下的聊呀。真要是吃了她,她难道要问候一句:“您要是没那么饿的话,不如抓别人先?”不好听,也不太符合道士的气节。既要存活,又要保持自己的气节,同时还能赚点银两,俗称下山。

        众所周知,下山是个技术活,可这话阿簪的小师兄不信邪。对了,她小师兄道号玄林,据说是他们的师父——也就是阿簪她二师伯是个起名废的缘故得来的。毕竟他们道观就建在山海林间,所以给号那天二师伯实在想不出其他富有哲理通俗易懂又简明扼要高雅的好名字,愁眉不展之际,抬眼所见碧绿林海,浩荡山风拂起层层碧波。突然灵光一现,好嘛!那就叫玄林吧。

        于是她这位小师兄的道号就是这么来的,虽然缘由有些胡来,但却莫名的适合。她这位师兄啊,长得是眉清目秀,身姿倒真像山林一般挺拔,可就是不怎么有脑子,按照师父客气点的说法就是悟性略差。

        “下山有什么难的,这山路就在这儿,走下去不就行了?”悟性略差的人就是有大智慧,看事情都这么通俗

        “你那是字面上的简单”,阿簪没忍住白了白了他一眼,“师父说了,人都有自己的劫难,这下山乃是修行之人最讲究之事,说白了就去应劫”,说完两条细长眉毛都耷拉下来,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哎呀,我可不想渡劫,我只想待在山上,陪着师父,陪着大家。”

        “可我却觉得下山很好”,玄林把着道观的木栏杆,看向远方,满眼里都是憧憬,“我呀,最想去这尘世里看看,没见过的事物,没见过的人,俗世到底是什么样的,有哪些好玩的东西,难道你不好奇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