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猛虎归山,腾蛟起风



    通晓其中利害的郭威虽然心焦,但他仍旧不动声色的定定而坐。

    他郭威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一辈子遇到的比之更紧急时刻也是不在其下,从来都没有慌了手脚。他想确认一下消息的真假,便直勾勾的看向汉子。

    但面前的汉子仍然同样直直站在那里,从他的表情中看不出一点东西,更无从知晓他心里在想什么。

    “此等大事,朝中枢密院尚未得到急报,你到底是何人?又如何得知?”

    “这天下早已变了,尔等在这吕梁天险汾水大川护佑之中,小富即安,又怎能看到外面的世界?”

    郭威不语,他虽然也早料到会有此,但终敌不过大势,没人肯听他的话调兵,甚至没有做一点准备。

    “河中李守贞是将军你的老对头了,现在国君刘承祐有名无实,人心浮移,李守贞不甘居人下,妄图裂土为王,一定不会放过现在这么好的机会,他一反,凤翔王景崇,永兴赵思绾也一定会响从,这三人从来沆瀣一气,三镇一乱,国中危矣,将军应早做准备才是。不过现在主少国疑,将军到时万不可轻举妄动,免得落人口实,为小人离间中伤,性命不保,但军队还是要做好备战才是。”大汉的一席话虽然有失中正且有多过虑,但所言不虚,情势分析更是句句在理,想不到大汉外粗内细,郭威不禁刮目相看。的确,表面上看郭威是枢密使,校检司徒掌管全国兵权,但实际上他这个枢密使坐的不是官椅,而是火山口上,他自愿出城在太原城外驻扎离祸也是为此。

    郭威对来人的兴趣越来越浓,他很想知道这汉子到底是何方神圣,告诉他这些又意欲何为?

    ——这昂昂大汉不是别人,正是与箫遥徐州一别后北上投军,寻求建功立业的赵匡胤。

    隔着不远的距离,赵匡胤第一次见到了世人口中的刘汉国柱,三代老将,人称郭雀儿的郭威。——————————

    郭威少时入军,按军规被刺面,被其上将照顾,只在颈上刺下青羽朱雀,因以得名。

    赵匡胤穿中原,绕潼关,一路风尘并非闲得无事,在两淮与箫遥一别,走出十里才发现箫遥以他偷偷送掌柜钱这同样的方式在他的包袱中放五十两金,想来自己的捉襟见肘果真没逃过遥弟的法眼,感叹之余他借这笔钱绕道陕西,在一路上搜集了大量情报,从三镇的兵员调动,粮草运行中得出李守贞要反的结论,眼下虽然消息还没有传出,但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他将可以去的地方全都细细的考量了一番,发觉还是他父亲的老友郭威最具实力与潜质,但他不想以私人关系而毁掉自己的价值,所以才有了适才的奇特举动。

    在细谈之下,郭威问及赵匡胤家世,竟然才知道他是自己多少年没见的老战友赵弘殷的儿子,确认身份之后唏嘘不已,感叹时光如水,一去不复返,岁月如刀,刀刀催人老,自己因为常在军中,日夜军务萦身,竟然多少年也没来得及看看自己同食同寝,一起在鬼门关滚过的好兄弟,心中歉疚得紧。

    在问明赵匡胤的北上经历后,郭威不禁大疑,置疑为何不直报家门,郭威也可为之安排人事,何需此等麻烦。

    “我来,是为了做将军的勇士,建功立业,不是作为赵家投奔郭家请求庇佑的无能后辈而来。”赵匡胤一紧身子,高昂着头正色答道。

    郭威说不出话了。

    他在军中几十年,见多了托关系送子弟来军中谋利远祸的人,军中虽不安逸,但也确是此等去处,而现在赵匡胤站在他的面前说出这样的话,郭威内心的惊奇可想而知。

    但他心里非常高兴!

    他隐隐觉得眼前的少年能成一番他都做不到的事业。虽如此他还想考考赵匡胤,看看他有多大的碗,能吃得吃不得他郭威的饭。

    他郭威的硬饭,没有多少人吃得了。

    “在我这里,你想要什么职位?”郭威眼带深笑意,问赵匡胤。

    是百夫长还是千夫长,郭威要看看赵匡胤能有多大的器量。

    但赵匡胤再一次让他惊了一把。

    “回将军,愿从阵前马前卒做起。”赵匡胤重又一顿首,定定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