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家园碎 夺路行
前言: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文明不断地积累、沉淀,汇聚了世世代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经验,孕育出了一代又一代英勇不屈、积极进取的中国人民。然而,当历史的脚步走到二十世纪初叶时,随着连绵不断的内忧外患,近百年的积贫积弱,我们的民族迷茫了、沉沦了,但是,中华民族是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每当走到历史的紧要关头时,总能作出最正确的选择,中国***的诞生以及他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就是历史作出的必然选择,七十多年前的那场关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战争,正是由于中国***中流砥柱的作用,才使我们的民族又一次闯过了历史紧要关头,迎来了民族自强独立的曙光。事实毫无争辩地告诉我们,唯有中国***才能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光明、走向复兴:只有中国***才是我们这个民族真正的脊梁。
一九四零年仲夏,一支由七名***员组成的新四军鄂豫挺进纵队组成的小分队进入了鄂西三坪古镇,他们在当地人民群众的密切配合下,经过了大小几十次的浴血奋战,最终成功地守住了这座千年古镇,从侧面有力地支援了石牌保卫战,为彻底粉碎日本军队进攻重庆最终实现其占领全中国的战略企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本书描述的就是这支新四军小分队在三坪镇的战斗和生活经历。不同于其他抗战题材的小说是:在本书中你们将读不到那些“无所不能的超级兵王”,“上天入地的特战分队”,“神乎其技的日本女军官”......,全书上下甚至找不到一句日本军人相互之间的对话,但你依然可以从中读到当年那场战争的真实、残酷和惊心动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仓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公元一九三八年十月二十五日
农历戊寅年九月初三
武汉.武昌
午后的天空一片灰濛,愁云惨淡万里凝……
沦陷前十六小时,省立楚怡高等工业学校图书馆内,教务处主任杨明轩已在窗前呆立了近两个小时,望着窗外如同末日之惨状,惊恐和悲愤早已被麻木取代,半空中日军的飞机依旧在狂轰乱炸,远郊隆隆的炮声也依稀可闻,国民政府颁布的《戒严令》、《非常时期之管制办法》,《战时惩办条例》等法规禁令已然已形同虚设,上午还在街头维持秩序的宪兵业已撤离,最后一名恪尽职守的警察也不见了踪迹,爆炸声和尖叫声中,不甘沦为亡国奴的市民们还在为逃离这座城市作着最后的挣扎......
“蹭蹭蹭......”一阵脚步声自身后的楼梯口传来。
“怎样?”回过神来的杨明轩扑到楼梯口冲来人问道。
话刚出口杨明轩就知道自己是多此一问了,来人沮丧的神情告诉他,最后一丝希望已然破灭。
“警备司令部里除了几个打杂和看门的,再没其他人了,省政府也是同样的情形,我回来的时候路过邮局,一个邮差对我说日军大部队已经进到戴家山,先头人马已逼近汉口,杨叔,东西不要了,赶紧走吧。”说完一把拉起坐在包装箱上的一位年轻女子,另一只手拽过杨明轩的胳膊就要下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