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白骨已枯沙上草,家人犹自寄寒衣



  屋内一片荒芜,门板后的农具上,早已织起了一片片蜘蛛网。

  咕。

  泥地上,一只癞蛤蟆优哉游哉的逛着,在屋内横穿……

  “嘶——”

  李世民起了一阵鸡皮疙瘩,皱眉道,

  “敬德,弄走!”

  尉迟恭哈哈一笑。

  “陛下也是沙场征战来的,难道还怕区区一只蛤蟆吗?”

  他随手将那癞蛤蟆抓起,在李二面前晃了晃。

  李世民一脸的嫌恶。

  “朕当然不是害怕,只是瞧着怪恶心。”

  他挥手催促道,

  “扔掉扔掉!”

  啪!

  尉迟恭随手一甩,癞蛤蟆在空中划过一条抛物线,噗通一声掉进了水井里。

  哒哒,哒哒。

  老妪拄着拐杖,从里屋走了出来。

  她的手里,攥着一个包裹,连道:

  “你们坐,坐,老太婆有事拜托。”

  “……哎,好。”李世民欲言又止,最终也只能坐了下来。

  “三林他在军中,没丢人吧?”

  老妪摸索着桌子,眯着眼望向李世民一行人,呵呵笑问道。

  她看不清来人的相貌,只能看到几道阴影伫立在面前。

  “没有,绝对没有!”

  李世民肃然道,

  “三林兄弟在战场上表现英勇,于碛口一战中以步战骑,斩杀了两个突厥贼人,可谓是勇猛无比!”

  “只可惜,他……”

  话还没说话,老妪已是呵呵呵的笑了起来。

  “这臭小子,平日里胆小如鼠,没想到在战场上还来劲了,好,好,呵呵呵……”

  她笑眯眯的道,

  “总算没给他爹丢脸,当年他爹杀起敌来,那也是不要命的往前冲哩!”

  李世民一怔。

  “三林兄弟的父亲,也是军人?”他不由得问道。

  他转头看向房玄龄。

  房玄龄翻了翻手中的账册,而后便点了点头,低声道:“隋朝老兵。”

  “是啊,我家那口子作战可勇猛啦。”

  老妪有些骄傲的应了一声,旋即神情却有黯淡了下去,低声道,

  “所以,他死得也早……留下老太婆我一个人,把孩子拉扯大。”

  李世民再度陷入了沉默。

  这怎么一家比一家惨啊!

  “好在,苦日子总算熬到头了。我跟你们说啊,等三林回来,我得好好给他说门亲事,都老大不小的人了……”

  老妪忽的又笑了起来,嘿然道,

  “嘿……总得给他老张家留个后,你们说是不是?”

  “是,是。”李世民加大了音量,大声应着。

  长孙无忌推了推李二。

  “陛下,该说正事了……”

  他低声道,

  “这一家一家的做客下去,咱们就是到了天黑,也送不完那么多抚恤啊……”

  李世民脸色一苦。

  人家老太太正在兴头上呢,那浑浊的眼珠里都透出光来了。

  这个时候……怎么告诉她噩耗嘛!

  就在他为难之时,老妪已是将一个包裹塞了过来。

  “小兄弟,帮老太婆一个忙,好不好?”

  她面朝着李世民,缓缓道,

  “这件寒衣,是我亲手织的,织了有一年多啦。”

  “我看不见,只能靠着感觉织,制式可能差了点,但用料是顶好的,一定暖和。”

  “你帮我……带给三林好吗?听说北疆很冷,很冷啊……”

  李世民手中一沉。

  哗啦。

  轻轻打开包裹,里面是一件粗布麻衣,走线走的歪七扭八,跟蚯蚓似的,但好歹是织成了。

  “这样的麻衣,能御寒吗?”

  萧瑀忍不住道。

  像他们这样的,都是穿貂皮、狐裘,那才叫御寒的衣物。

  这粗布麻衣,春秋时节穿穿还可以,冬天根本顶不住啊!

  更别说,是突厥草原上的凛冬了……

  “这是双层的。”

  徐风雷将麻衣的袖子翻开,轻声道,

  “喏,你看,用了两层的料子,会保暖一些。”

  他又再度将衣服翻开,只见内衬白白的一片。

  “这里头内嵌的是芦毛,也有一定的保暖作用。”

  徐风雷解释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