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特斯拉眼中的爱迪生



    一连三天,除了吃饭,波尔一直在自己的书房里没有外出,当然旁边还有一个干瘦老头在陪着一起忙活。

    自从那天同意将特斯拉的无叶涡轮发动机改造一番用在将来的发电厂上之后,特斯拉又从提包里掏出了两套图纸,原来是知道波尔要开办飞机制造公司和航空公司,还要建机场之后,老头儿晚上回到宾馆就取出了他以前设计的发明专利的资料,希望波尔能够把他们给制造出来。

    特斯拉把其中一套发明叫做垂直起飞式飞机,刚开始看第一幅图纸的时候,波尔还以为特斯拉设计的是一款单人直升机,仔细看了一下才发现,它跟后来的直升机还是不一样的。也不怪波尔搞混,一打眼看上去,这款飞机有着近似后世直升机的螺旋翼,只不过这款飞机的螺旋翼在飞机升空以后,通过调整,又整体转到了飞机机头的位置,产生了推力,使得飞机可以加速做平行飞行,变得跟当下的固定翼飞机一样了。

    但是这款飞机只能乘坐一个人,而且起飞容易,然而降落貌似还是个问题,所以在遇到波尔之前,特斯拉找了个很多厂家来进行推广,但是都被拒绝了,理由是不实用。刚开始听到这儿,看着还在郁闷的特斯拉,波尔很没良心的笑了。

    讲真的,一开始,波尔从内心里也是拒绝的,只是听了特斯拉的讲解以后,波尔发现老头这个发明唯一的一个亮点就是那个用于垂直起飞的螺旋翼,而且还有排气涵道,只要稍加调整便是一款直升机。为了让老头不至于太伤心,波尔表示可以把图纸修改一下。然后,波尔就在书桌上展开图纸,把后世米八(Mi8)直升机样子给画了出来,然后给特斯拉解释了一下它的工作原理。

    没想到,特斯拉一下子被这个设计给吸引住了,自顾自地拿起笔开始计算起直升机的参数来,然后得出一个结论,目前根本没有足够提供动力的发动机。然后又根据自己的思考,想出了一款合适的发动机来进行替代,就是当前最先进的星型发动机惠普R1340黄蜂发动机(Pratt&WhitneyR-1340Wasp),足够提供600马力的动力,单排九缸,气冷,星型设计。生生把载重十多吨的米八给缩成了载重只剩两三吨的西科斯基的奇卡索。同样的,能够搭乘的人数也从三十几人给降到了十几人。就这样,还是让特斯拉很兴奋,鼓动波尔马上去申请专利,当然是和他联名的,还设想了这款直升机的好几个用途,早早地把美国国防部、邮政局、消防局都列为了重点推销客户。

    之后,特斯拉看波尔的眼神都不一样了。当把第二套发明拿出手提包的时候,都是一脸期待的样子。

    特斯拉的第二份资料,被他给命名为“高功率电子射线”,以前是发表在一本“电子实验员”的杂志上的。通过特斯拉的介绍,波尔眼前一亮,这不正是后世雷达的工作原理嘛。不过特斯拉只是介绍了一下它的简单利用,这些高频射线发出后,返回的信号打在荧光屏上可以显示出远方来物的信息,特斯拉希望波尔能够在机场里面用上这套东西,这样一来就可以提前判断飞来的飞机,机场人员可以提前做好准备。据特斯拉说,之前有人曾经成功运用这个方法对飞机进行过预警。

    通过特斯拉的描述,波尔很明显的看出,特斯拉还根本没意识到,这东西以后的巨大价值。就拿现在的航空业来讲吧,飞行员在驾驶飞机的时候,基本上是低空飞行,要不断地参考地面标志物来判断飞行路线。飞机和机场之间基本上没有通信来往,充其量就是提前发封电报。再说到当前的航海上面,也是如此,港口对船只的判断也基本上靠肉眼观测和电报提前确认信息。

    第一台实用型的脉冲雷达是美国海军实验室的罗伯特.佩奇(RobertM.Page)在1934年开发出来,在此之前,无论是海港还是机场对船只和飞机的识别都处于一片空白。特斯拉把这个高频电磁信号的特性发表之后,直到1922年才被美国海军研究所在波多马克河架设的机器观测到船只的电磁雷达信号,之后雷达的研究成为美国的国家机密了,一直到现在雷达的研究还是各国军方的机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