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保性命董卓兵败撤围,求太平张角饮恨身亡-第3/6页
殷达又问:“每队十人,十队百人,为何选留一百五十人?”
邓盛微笑:“恐有胆怯或因其他原因不能返回,留有余地罢了。”果然,三日后有一百一十名士卒返回。
邓盛按十人一队分为十队,剩余十人留在身边,以为策应。各队挑选队长一名,副队长两名,由殷达督导,潜隐山中,苦练技艺。
数年后,十队精壮分散出山,或浪迹江湖,或潜入敌军,或卖身投靠,邓茂身边十人,联络各队,通告消息,伺机刺杀仇敌。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再说南阳张曼成一军占领宛城后,于吉撤退南方。新任太守秦颉卷土重来,疯狂反扑,张曼成战死,宛城被汉军夺回。南阳义军拥立张曼成部将赵弘为帅。
赵弘与副将韩忠、孙仲,聚集十数万义军,声称为张曼成、张角报仇,英勇奋战,杀退守军,再次占据宛城。
朝廷急忙调遣围攻阳城诛杀张宝的朱儁以得胜之师前往征讨。
兵临宛城,朱儁命刘备、关羽、张飞佯攻西南角,自纵铁骑二千,径取东北角。赵弘派韩忠从西南角出战迎敌。两军对垒,忽报敌军铁骑直奔东北角,韩忠恐城池有失,急忙撤军回城。刘备从后掩杀,韩忠不敢恋战,率军退回城中,紧闭城门坚守。朱儁分兵,将宛城四面围困。
赵弘聚韩忠、孙仲商议。韩忠说:“敌军狡诈,险些中计。”
孙仲说:“‘大贤良师’病亡,广宗、颍川两路义军被剿,汉军名将朱儁率主力围困,内无粮草,外无援军,宛城危在旦夕。不如献城投降,另作打算。”
韩忠大声呵斥:“我等随蕖帅张曼成起兵造反,今蕖帅战死沙场,当拼死报仇,怎能说出‘投降’二字。就是战死,我也不降。”
赵弘见二人因投降争执,思忖片刻:“诈降破敌,未必不可。”
孙仲说:“我说投降,正是此意。”
三人对计划商议了一番,赵弘做了具体部署:敌军主力集结西北,由韩忠率领一军诈称主力防御,并将将士潜伏城内,待敌军攻城,开门诈降,敌军入城,潜伏将士奋力拼杀。赵弘、孙仲事先率领主力分别从东北、西南突围出城,绕到敌后,两面夹击,大破敌军。计划停当,各做准备。
傍晚时分,韩忠站立城门,军士擂鼓呐喊。朱儁以为义军主力在此,恐其突围,急调刘关张前来集结。韩忠闻报赵弘、孙仲已经突围出城,即派人持降书来到汉营。降书云:城中断粮,赵弘、孙仲弃城而逃,顾及城中数万性命,韩忠愿献城而降。
朱儁看了降书对来人说:“回去告诉韩忠,拒绝投降。”
刘备不解:“昔日高祖之所以能得天下,就是因为能够招降纳顺,众多归附。今朱公为什么拒绝韩忠投降呢?”
朱儁说:“彼一时,此一时也。昔高祖与项羽相争,乃天下之争。天下大乱,民无定主,所以招降纳顺,劝赏归附。而今,海内一统,只有黄巾造反,若准其降,无以劝善。贼寇得利时就肆意抢劫掠夺,失利时便见风投降,这样必然助长贼寇志气,决非良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