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吵架
去了医院也没查出什么毛病后,宋文夫妻俩想了想也就这么算了。
虽然从小干什么都比其它孩子慢一拍,说傻点笨点吧,也还好,偏偏他还皮。
这家伙有多皮呢,最爱上树掏鸟蛋,下河捉虾米,腿摔折过,也被河水冲走过。
“我去!那是谁家小孩呀!在河面上漂着呢!”
刚过涨水期两天,河水还没退,熊孩子宋小迪就跑到河边捡鱼。
这小屁孩馋他老妈给炸的小鱼儿了,香香脆脆的老好吃了,于是想捞几条搁浅的鱼回去。
结果,宋小迪来到河边,脚下没踩实,脚一滑就进河里去了,再水一冲,人就没影了。
一直被冲到河下流,挖沟渠的宋二叔瞧见了,吓得丢下锄头,就往河边跑。
他一边叫人,一边紧赶慢赶地跑到河边。
来到水流平缓处后,他直接一个猛子扎下去,好不容易才把人捞上来了。
待到将宋小迪放倒在河岸边时,宋小迪脸色已经不好了,开始发青,嘴唇发白,人已经迷糊了,开始胡言乱语。
宋大叔见状,啪啪两个大嘴巴下去,宋小迪才悠悠转醒。
啥人工呼吸呀?俺们不费那玩意儿,看大嘴巴子多得劲儿!
这实属宋小迪命大,就呛了几口水,醒了后啥事没有。
可当看到自己娃全身湿漉漉的被人拎回家时,宋文夫妻俩,在炎热的夏天,吓出一身冷汗,都后怕不已。
大了点的他,更淘了!
十岁便带领着一群熊孩子去调皮捣蛋,例如去玉米地弄烧烤,踩倒一大片;
他们砸别人窗户练靶子,只为听个响,还躲一边听哪家主人气急败坏的叫骂声;
往人鱼塘丢土炮,,炸的里面的鱼一条条翻白肚皮;
眼瞅着有人骑车过来,往路中间的泥巴里放钉子,看得人眼皮直跳,一旦有人发现,他第一个脚底抹油!
这小子嘴皮子还溜,十二岁时跟隔壁张婶子吵架,还把人嘴都给气歪了。
“你们听说了没啊,咱们村那个宋大宝哎呀可不得了,小小年纪不学好,帮着外人偷家里钱,要这是我家孩子这么干,我非得往死里揍!”
农闲时分,村里大槐树底下,一群妇女坐那里缝衣服纳鞋底,唠东家长西家短。
妇女们各有各自的一堆朋友圈子,有聊家里公婆的,有聊自家儿子媳妇儿的。
四五个妇女凑到一堆,嘻嘻哈哈,叽叽喳喳,可有得聊了。
那时候农村日子简单,没什么钱也没什么娱乐项目,就靠聊八卦打发时间。
叽叽喳喳的声音中,张婶子的声音显得十分有特色,话里常常带着惊叹和唏嘘。
“还有宋瘸子家那小子,也不规矩呢!跟老李家那大姑娘,哎呦喂,我都不好意思说出口!两人牵上手去玉米地了,我可亲眼看着的。”
“乖乖,怪不得说张大姐消息灵通呢,这些我们连一点风声都没听见呀!”一旁给自家孩子缝破洞花棉裤子的李婶,听见这些八卦,一脸看热闹不嫌事儿大,拎着还没缝补完的裤头就扬声大笑。
“哈哈,哪有八卦哪里少得了张婶呀!”其他妇女不禁也附和调侃道。
多数人皆是这样,听到这样的内容都是选择当吃瓜群众,只管自己乐呵,是真是假没多少人会真的去较真。
而一旦吃瓜吃到自己身上了,就宁当别论了。
“哎呀,我去!正午的蚊子可真毒呀!”妇女中年龄稍大,
辈分最高的宋大娘使劲拍死叮在自己腿上吸饱血的花蚊子,拍出了一手血,随后,恍若不经意道:
“不过,这可不能胡说啊,那两小孩才十一二岁,能干啥呀,再乱传出去,那可不得了啊!这宋瘸子可宝贝他家儿子了,听到了,指定得找你干架!”
张婶子闻言,不高兴了:
“哎!咋的,我还他呀,那他可真能耐,说真话还不让说了是吧!我可看得真真的!”
她最是喜欢听着其他妇女对自己的追捧,并隐隐以她为中心的虚荣感,一听到宋大娘拆自己的台,就直接扬言:“让他来!老娘骂不死他!”
张婶子作为十里八村有名儿的长嘴妇,有的是底气,她自从会说话就会骂架,参加了几十场打嘴仗,皆无败绩。
惹着她就相当于惹一身骚,能端一木凳子坐别人家门口骂一天,不带休息的。
作为前部沟一害,基本无人敢惹,最多背地里骂一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