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甄别审核
秦锋被叫到村委谈话,一进村委大院就感觉气氛不太对劲。
莫名其妙来了三辆车,十一个人,纪怀山在低声下气地给人敬烟,那些人有的靠在车上吞云吐雾面色不善,有的各处乱看,在隐秘的西厢房窗前探头探脑。
他快步走过去:“纪书记,您来怎么不提前说一声,我提前去村口迎接啊。”
纪怀山拉住他向众人介绍:“这位就是大槐荫村的村支书兼村主任,秦锋。”
他转头又挨个介绍:“这位是省自然资源厅的刘调研员,这位是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张科长,这位是县委宣传部的韩部长……”
这一圈介绍下来,秦锋脑子有点乱,基本上没记住谁是谁,只知道这些干部来头不小。
听说他们是专门调查各村情况,甄别“合村并居”名单的,他有些意外:“不是来调查过了?”
纪怀山知道他说的是之前纪委调查强制征收工作,给予处分的事情,立刻截住话:“不是一回事,你快点开门,不能让各位领导在院子里说话吧。”
秦锋赶紧掏出钥匙开门,将这些领导让进办公室,偏巧所有暖壶都空了,连茶水也泡不了,现在去打水还得生火烧炉子显然不现实,只能打电话让宝山婶整点热水过来。
这难免给调查组留下了不好的印象,那位韩部长就先发话了:“小秦驻村工作多久了?是不是还不适应山里的艰苦条件?”
这话里有替秦锋开脱的意思,只是秦锋过于担心村子会被合并,立刻辩解:“我是年初过来的,已经9个多月了。山里条件其实还好,基本的生活需求方面都能满足。过去买衣服、家电之类的物品会有困难,现在有了互联网,邮政送到村里,基本上什么都不缺。”
韩部长见秦锋这么不上道,理解不了自己的良苦用心,干脆不说话了。
刘调研员问起村里的基本情况,得知目前常住在村里的只有34人,平均年龄超过60岁,立刻拿出笔记本记录下来。
张科长问的尽是村居危房情况,把闲置的90套宅院记录下来。除此之外还问了一些自然灾害相关的问题,比如盘山道常有落石,梳洗河汛期水患、老鹰嘴水库清淤、供电设施维护等。
秦锋看他们光记录村里不好的一面,就极力把话题往村里的历史渊源、文物古迹、物产丰饶等方面引。
纪怀山看到场面有点复杂,把秦锋叫出门单独说了一下:“侯记者昨天的新闻报道提到了‘合村并居’,给省里领导造成了压力,让他们这几位负责人挨了熊,人家有些情绪是很正常的。你介绍一下村里的情况,领着大家在村里走访一下,其他的工作我来办。”
恰好宝山婶把开水提了来,沏茶倒水应付了一下,秦锋就提议去村里走访。
他想着借这个机会传达一下社情民意,既然村里没有一个人同意“合村并居”,就赶紧把大槐荫村从名单里取消得了。
在村里走访也不太顺利,村里人都反对“合村并居”,对这个工作组没有半点好感,都爱答不理。
张太白得知这个工作组有权提交报告将大槐荫村成功合并名单中划掉,立刻在群里下通知,把三十来位老人都叫到了村委大院,围住这些人讨说法。
各位省厅来的干部没想到,今天来调研成了送上门的信访工作,他们商量了一下,把纪怀山叫到一边说话。
其实来之前,诸位领导考虑过直接把大槐荫村从名单上划掉,然而讨论之后发现事情并不能这么简单处理。
因为大槐荫村的“空心化”“老龄化”问题太典型了,如果只是因为村民在网上抱怨几句就取消,其他村子会不服气的,到时候很容易发酵成更大的舆情。
他们提了个办法,让纪怀山向大家解释:“本来事情很好商量,你们村有美丽乡村建设的荣誉,有抗战遗迹,也有历史文化传承,不会轻易合并,可现在因为二太爷在电视上的讲话,让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我找他们交涉半天,人家开了个条件,看你们能不能答应了。”
大家一起问:“什么条件?”
“只要你们在网上不再提‘合村并居’的事情,相关工作就无限期推迟,这和取消没啥区别了。”
没成想张太白却指着那些干部说:“这些人不老实!是不是以为我们住在深山里信息闭塞不知道政策?省委书记叫停合村并居工作的时候,说过一个标准,必须全村95%的村民同意拆迁搬家,才可以开展合并工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