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三片瓦
仿佛拜先生所赐,黎明时连母奇迹般醒了一会,随后大夫来诊治,也说好了很多,只是还要精心养病,不能再做繁重的活计。
寄居他人篱下,尽管是亲戚,本就多病的连母不愿事事求告,所以整日待在屋里绣些物什,多少卖几个钱,勉强度日。
这次一只脚踩进鬼门关,说什么也不该再为挣钱糟践身子。可连母嘴上答应连晚不做活,等连晚一去上课就又飞针走线,甚至比以前更拼命。她心里知道,这副病体说什么也拖不过这个冬天。
连晚并不知道这些,她学习很认真,每回见着母亲都安生地歇着,也就不怀疑。先生借她的书个顶个有意思,她一逮着空闲就捧着书看。要不是嫌费灯油,她能熬一个大夜看完半本书。
连晚是偶然发现这个奇怪的老头的。
出门见到他时,他就在后门外头来来回回的转。过了半个时辰连晚回来,他仍在转。也不敲门,也不叫人。收拾的也很潦草,身上有酒味儿,头发灰白地蓬着,像一只炸毛的灰母鸡。
她上前问了一声,才知道,这是罗先生的父亲,来看儿子的。于是就引他进来。
这个老人好像天生带着点可怜相儿,见着儿子也不说话,只无措的地捏自己干枯的手,儿子见他也很冷淡,并不说话,继续看自己的书。
在先生小屋逼仄的书堆里,老人更无所适从,一点儿不敢碰儿子的书,连在地上找个地方坐下也不太敢。不过看着儿子的时候倒是欣慰些。连晚忙去外面找了把椅子来。老人感激地朝她露出局促的微笑。
先生和父亲关系不好吗这是私事,连晚不问。
但这老人却念着她的好,之后每次来,不是拿了苹果,就是带几块粘牙糖,也有安纱的份儿。还常常殷勤地劝告她们,要跟着先生好好读书,做有知识的人,言谈间对自己的儿子很是骄傲。
时间悄悄从翻动的书页间溜走,夏去秋来,几场雨后,一天冷过一天。
安纱问连晚,她怎么最近总看书,喊她偷柿子都不去,可太没义气了。连晚打了个哈哈蒙混过去。
书里面讲友情可贵,但也需惜韶华。她也很想抓紧时间多看些书,好早日达到先生那样的水平。贵友情和求学问,要平衡这两者,可太难了。玩也想玩,学也想学,可偏向安纱就学不成,偏向学问就会失去友情。连晚默默想,还不如剁了她熬汤来得痛快。
某一天,安纱和连晚心有灵犀似的想到了要吃鱼,又正有个好天气,好说歹说,哄着先生跟她们一块儿去城外钓鱼。钓回来的鱼熬成豆腐鱼汤,鲜香扑鼻。连爱抱怨的张妈也夸她们能置事。
再后来下泥鳅笼逮泥鳅,河边石头滩摸螃蟹,先生没去,但也默许了。调皮鬼和老师之间,友情与学问之间,总算达成了某种平衡。
月亮阴晴圆缺又几轮,连母突兀的死打破了所有的平静。
那天晚上,安父安母,罗先生也都来了,后来也都走了。连晚守了一夜,可还是留不住人,连母临死清醒了会儿,指着绣架让连晚去看,终于摸出一个小包袱,打开,露出两根钗镮,一张小额的银票,和几块碎银子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