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相信的巧合-第2/3页





    这些是速看到的,因此当他突然看到一个绿色植物的区域的时候,速马上警惕起来,并没有兴奋,小心穿梭在这片区域,速看到了以前人间的蓬勃的生机,现在有很多疑问存在速内心中。

    到达白色城堡,这一路上,速并没有遇到危险,很多人间的生物出现在速的视线中,好奇地看了速一眼,然后就跑开了,速感觉自己进入了一个幻境,这样想也无法解决问题,只是想而已,想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即使速真的在幻境中,他现在一点方法也没有。

    城堡是由石柱构建出来的,因为视觉的原因,感觉像是有围墙,速绕过石柱,在中心位置看到一颗湖心藤球,绿色的,渗着绿光,看不到里面有什么,湖面上有一只绿色藤蔓编织而成的轻舟。

    湖心藤球由湖里的藤蔓供给养份,这让速想起来了供给制和家长制,所谓供给制的构建就是别人工作供养一个人,而家长制是家里一个能赚钱的人做主,或者能力强的人做主,养一个家。

    供给制讲究规矩法制,好处就是好像看起来非常公平。而家长制讲究谁对自己好,自己高兴将自己挣得的物质多给点他,看起来是不公平。供给制讲究底下的人承担责任赚钱,家长制讲究有能力的承担责任赚钱养人。

    所以有的社会可能是家庭是家长制的,社会构建一直是供给制的。想想也是的,家里就这样大,谁能力强,赚钱能力强,肯定很自然作为一个家里的主心骨,当权的人,有权利的人,是自然形成的。

    社会构建者如果想要独自一个人享受社会财富,肯定喜欢供给制构建,如果也构建成家长制,那就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了,构建出一个公平的分配方式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事实上,有能力的人赚更多的钱,这种赚钱是从外界掠夺的,或者组织人员从拥有的资源里面产出,如果能力不够,构建不稳定,产出效率差,自己拥有的资源被别人掠夺等都会发生的。

    以家庭为单位的家长制肯定会一直存在的,即使家里只剩几个人,这种家长制也会存在,也许有人会有办法让家长制也彻底瓦解,这样有能力的家长就不用承担责任了,所有家庭里面的人自生自灭,自己凭借能力在社会中生存下去,如果有能力活得更好。

    这样也就不谈情感了,这样的社会构建对于统治者来说也许是好事情,不过社会崩溃不是这些家长制的问题,是供养制这种构建出现的问题,是人与自然的供养出现了问题,是供给制造成贫富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产生的问题。

    没有家长制存在,可能家里的人情感变的冷淡而已,社会上的人情感也变的冷淡而已,只会影响到这个结果,可能在以后这社会供给制崩溃后,以家族的起义单位没有了,那些冷淡的人各自说不定会自己单独饿死,没有团体存在,这说不定,有能力的人同样可以用利益构建出组织。

    没有家长制存在后,也许以后老人和小孩等弱势人群就交给国家养了,如果国家不养,那这些人就等着先饿死,流落街头,这可能是家长制消失过度阶段会出现的问题,国家如果准备好了福利,解散家长制有可能不会出现问题,如果国家根本没有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是想要瓦解家庭这个单元,那这些弱势人群就由着自生自灭。

    瓦解这种家庭单元有法律的方式,有文化瓦解方式,暴力的摧残这种家长制形成的文化,有用吗?家长制形成是文化本身吗?形成的原因不是文化,文化只是观看现实进行的规律总结,这是人类在这社会中生存自发形成的方式,文化有时候就这样盗取这种天地功劳作为自己的功劳,实际上也就是一种吹牛,让别人看到自己总结出来的文化,认为这是他构建出来的。

    实际上,这些构建都是社会实践生活中自然形成的,或者由一些实践者选择形成的,这些实践者看到这样更有利于人类的生存,而文人可能看到了这些构建,将这些规律总结出来,流传下去。

    实际上总结的规律可能在那个时代是正确的,在另外一个时代就不正确了。而文人如果凭空想出来的规律,规划出来的规律,也就是那些没有实践过的设想,这是空想,这些人称为思考者,思考者是否成功,在于他构建出来的设想,理想是否真实可以实现,当然编写出剧本,有一大人在表演,也是说是实现了的,这实际上不是真正的实现,实现是这个设想是否真的对人类有好处,这种构建是否对人类真正有好处,那些实践者会判断进行选择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