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紫云寺释疑-第2/3页
    
“观你面色,行色尚在,说明你心中忧思,虑结非至一时。”
“是也,心中烦乱不堪,连我自己,也不知道缘起何处。生来为江湖剑客,好像,此刻又不再想游荡江湖了,自我初入江湖开始,刀光剑影从来不惧,虽然沾过不少东西,却也从未作为为祸违心之事。”
“我想,你身边的那位朋友,已经给过你答案。”
“他是天生剑客,更是从龙之臣,与我而言,我真是害怕他的答案。”
“泰山在前,岂能一叶障目?而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又非我等俗人能轻易做到。”
“前辈说的不错。刀光剑影的争斗,有何意趣?将来,又要如何呢?”
“万物自有定数,所谓定数,并非是一步一脚的按部就班,所谓,千经万论殊途同归,最后归于净土。”
“我明白,却又不明白。”
“这很简单,你是个天生聪慧之人,似明非明,好似一剑双刃,也许伤己伤人,也许纵横捭阖。”
“剑为凶器,江湖斗狠,连清臣都说,兵者,不祥之器。”
“于国而言,杀伐过重,自然是不祥之器,唯有拓跋将军这样心思机敏,肩负国运的人,才能明白其中道理。所以庄子说赵王,天子当执天子之剑,不可求庶人之剑。拓跋将军是旭渊国的战剑,能明晰这个道理,乃是天下之福。”
“前辈佛门中人,怎么用起道家之论?”
“哈哈哈,请,该你落子了。”
禅师笑了笑并不说话,提起火炉上的茶炉,咕咚咕咚续了一杯热茶。
“前日和云地文松道长论道,偶然说起剑术,虽不是佛家之言,却自有其道理,以佛语论剑,佛门中的剑,倒也别有一番解释。”
“哦,请示下。”
“剑者,净菩提心智体也,外能降伏天魔外道等,内杀害一切众生无明烦恼惑障义也。能降伏外道,又代表清净菩提心,剑会伤人,可也能自卫。佛门之中,持剑菩萨佛陀不在少数。施主聪慧,想来能解其中之意。”
“受教,受教了,该您落子了。”
笛声笑了笑,长长的出了口气,落下一颗白子。
“当年你我在山林中相识,今日又为你解惑,说来也是一桩缘分,听说你在拓跋将军身边,怎么样,他的身体可好吗?”
“还好,禅师怎么想起问这个。”
“天下众生,多生苦难,似此战剑,方能斩除邪恶,安能不问。”
“前辈真是慧眼。”
笛声替心明禅师斟茶添水,到底是瞒不过这位佛门大师的眼睛。心明禅师是德高望重的前辈,且不论佛学上的造诣,纯粹是武功修为,也足以傲视群雄。他是稍有知道笛声过往的人,也猜得出笛声的心思,笛声是一个不安的天才,会因为对自己的苛刻而产生不安,某种程度上说,笛声好似修行的居士,不是方外之人,却有方外之感。
“我的意思,降妖伏魔,自然是需要一把锋利的宝剑,须知,快刀才能斩乱麻,至于杂草丛中隐藏着一条毒蛇,我想对于利剑来说,似乎不是问题,这便是我的答案。当然,如果你还有需要的话,问问一真道长的意思。”
“我会的,还有一问,不知前辈对沈氏西行的看法如何?”
“你知道,我一向不过问江湖事。”
“是我唐突了。”
“倒也不必如此,南江之地,不是他沈氏所能说了算的,北佛南道,水道马帮,沈海间还不至于把这四条线都彻底抓在手里吧。”
笛声微微的点点头表示同意,盯着棋盘上的落子,黑白两子的拼杀已经陷入焦灼。而心明禅师也边盯着棋盘,一边继续说道。
“只是眼下几年不比从前,前日文松道长来时,我与他深谈,他说云地的局势已经大变,现在南江的水道马帮,多数也都赞成沈家的主张,各地的豪强,他们也多有联络,江湖上,沈氏为尊已经成为定局,好在南江佛道居多,并不算完全由沈家搅浑水。”
一局手谈,笛声似有所悟,顺便还替远在旭渊的拓跋子问了几个关心问题,心中疑云尽管还有不清楚之处,到底有禅师的开导,块垒放下许多。
而同样抵达的沈氏一行,也开始了他们的南江之行。
“哥,以后可有的忙了,上午一家,下午一家,有时候,怕是晚上也要一家。”
落脚之处,沈青芷正在打趣沈溪青面前厚厚的一沓拜帖,这些,都将是他需要独立完成的任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