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腾龙之乱四-点将出兵
“擂鼓聚将!”
鼓声阵阵,风雪飘扬,太子府内外,校场街道,城中军营,聚集起来的中军精兵,严阵以待。盔甲之外,雪花透寒,盔缨散飞,绣袍之内,热血之心,战意高昂。
大部分军队已经分军出发,这是跟在拓跋子身边的核心队伍,出征之事,仪式必不可少,临时征集起来的队伍,总要由他的统帅用属于自己的手段凝聚起来成为一股,或是慷慨激昂的演说,或是重金美酒的激赏,而拓跋子选择的,是看起来最简单,用起来最困难的方式,他无需借助言语金帛却无比强大的统帅力。不需要他做什么,按照规制的,符合军中气质的,点将!聚将!出军!
“东领辅军裨将赵恒!”
“在!”
“禁军裨将拓跋珪!”
“在!”
“禁军左都尉方盛制!”
“在!”“禁军右都尉黄瀚!”
“偏将军何胜德!”
“在!”
“行三师将军赵澄!”
“在!”
“太子府长史行随军参军孙一宁!”
“在!”
“太子洗马行随军主簿杨仲德!”
“在!”
“太子洗马官行随军司马周毅!”
“在!”
“太子舍人行考功郎中拓跋康裕”
“参见上将军!”
拓跋子:“随军司马,报上人马钱粮!”
周毅:“禀上将军,按上将军部署及太子殿下调配,我军现有人马,禁军裨将拓跋珪所部禁军一万,战马五千;三师将军赵澄所部辅军七千;裨将军赵恒所部精兵八千,偏将军何德胜所部两千,战马五百,另有征调战马三千,共计人二万七千余人,战马八千五百匹。另有民夫三万,驮马一万,另有随军转运商队三支!听候将军调用!”
拓跋子:“随军主簿,宣示军规!”
杨仲德:“旭渊军法,十七禁斩令,宣示如下:
一:闻鼓不进,闻金不止,旗举不起,旗按不伏,此谓悖军,犯者斩之。
二:呼名不应,点时不到,违期不至,动改师律,此谓慢军,犯者斩之。
三:夜传刁斗,怠而不报,更筹违慢,声号不明,此谓懈军,犯者斩之。
四:多出怨言,怒其主将,不听约束,更教难制,此谓构军,犯者斩之。
五:扬声笑语,蔑视禁约,驰突军门,此谓轻军,犯者斩之。
六:所用兵器,弓弩绝弦,箭无羽镞,剑戟不利,旗帜凋弊,此谓欺军,犯者斩之。
七:谣言诡语,捏造鬼神,假托梦寐,大肆邪说,蛊惑军士,此谓淫军,犯者斩之。
八:好舌利齿,妄为是非,调拨军士,令其不和,此谓谤军,犯者斩之。
九:所到之地,凌虐其民,如有逼淫妇女,此谓奸军,犯者斩之。
十:窃人财物,以为己利,夺人首级,以为己功,此谓盗军,犯者斩之。
十一:军民聚众议事,私进帐下,探听军机,此谓探军,犯者斩之。
十二:或闻所谋,及闻号令,漏泄于外,使敌人知之,此谓背军,犯者斩之。
十三:调用之际,结舌不应,低眉俯首,面有难色,此谓狠军,犯者斩之。
十四:出越行伍,搀前越后,言语喧哗,不遵禁训,此谓乱军,犯者斩之。
十五:托伤作病,以避征伐,捏伤假死,因而逃避,此谓诈军,犯者斩之。
十六:主掌钱粮,
给赏之时阿私所亲,使士卒结怨,此谓弊军,犯者斩之。
十七:观寇不审,探贼不详,到不言到,多则言少,少则言多,此谓误军,犯者斩之。”
军法宣示完毕,太子亲自上前,身后是平乱文告,调军任命,便宜行事之圣旨文书,出军之前,以礼行之!
“正军礼!齐阵!”
嘭嘭嘭,整齐的脚步声,将士身形挺直,长戟长枪,树正而立,刀枪箭矢,整备齐全,列阵肃穆,静听平乱檄旨,
“大渊皇帝敕,为传檄事,曰:自古帝王御极天下,夷狄居外而奉中国。大渊维纲天下,实乃天授,域外胡虏乱军,为祸西领。予恭承天命,自安一方,赖将士用命,上下一心。方欲遣兵西逐胡虏,拯生民于涂炭。喻告其类,虽非我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旭渊子民抚养无异。如若不然,天兵降临,雷霆之怒,玉石皆焚。”
“以上将军拓跋清臣为主帅,进军西领平乱,所至之处,大小臣民悉听节制,授兵符,祭旗!”
取过兵符,太子拓跋峙当中授予兵符及一切印信文书,拓跋子单膝跪地,双手承奉,转交到身后随军主簿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