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主父偃-第3/4页





        青年听见王允的话抬头看了看王允的神情,见王允神情并无怒意后才缓缓起身。

        “现在可以好好说话了吧?”

        王允夹着一口菜吃了下去后问青年。

        “多谢槐里候原谅。”

        “嗯”王允应了一声。

        “说吧,你叫什么名字?找我所为何事?”

        听见王允问话青年对着王允行了一礼。

        “回槐里候,在下主父偃,是。。。”

        青年的话还未说完王允还未来得及入腹的果酒却从自己口中喷了出来,好巧不巧正好喷了青年一身。

        听见青年自报名号后王允真的没绷住,文景时期功臣能臣不少,不过能被记载在中学课堂的可没几个。

        这位主父偃正是其中之一,这不仅是一位能臣,还是一位大能臣。

        纵观主父偃一生,少时穷困潦倒,走到哪儿被哪儿嫌弃。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父亲母亲不认自己,亲戚朋友对自己也避如蛇蝎。

        齐国待不下去北游燕、赵、中山,不过可惜这些国家的主事人都瞧不上他,甚至还有的羞辱他。

        无奈之下他只好往西去长安某生路,最后勾搭上了卫青在卫青举荐下发家。

        因为坚定的认为必须要讨伐匈奴得到刘彻的赏识,有言“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

        因而深深得到刘彻重用,甚至一岁四迁(一年升四次官)。

        最后又因为提出推恩令更是直接成为刘彻的心腹,不过这人性格有缺,恩仇必报。

        燕、赵、齐国这些国君因为年轻的时候得罪过他,最后都被他给弄死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而对于举荐他的卫青却是一直都恭敬有礼。

        人一得宠就会嚣张,主父偃自然也不例外。他成为刘彻的心腹后只要是敢贿赂他的他都敢收,有人劝他他还说“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两个字,豪气!

        不过最后因为他的倒行逆施最后还是被刘彻宰了。

        "当年齐赵倚黄昏,曾叹蒙恬灭子孙。一日上天沾五鼎,依然蜚粟度龙门。"这是南宋诗人陈普在史书中读到主父偃事迹后有感而发,诗名《咏史·主父偃》。

        主父偃早年坎坷,中年得势,没有暮年。他虽然有些事看起来做的确实倒行逆施,不过他对于历史的功绩却是无法掩埋的。

        借陈寅恪先生一句话来评价主父偃:"美玉如主父偃,虽有其瑕,但不应掩其芒,熠熠闪光于历史长河之上。"

        主父偃在王允心中算不上坏人,恩仇必报敢作敢当,甚至王允还有些许佩服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