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诫子书与中国说-第2/4页
通过这些你们会创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汉、强汉。一个“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的大汉。”
百科: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这是汉宣帝刘询所言。
刘询(前91年―前49年),原名刘病已,汉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西汉第十位皇帝,前74年—前49年在位,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在他继位之后,先被霍光左右朝政,干死霍光死后,大行其政,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大力发展。
在西汉朝的皇帝里,最著名的是汉高祖刘邦和汉武帝刘彻,汉文帝和汉景帝也因开创的文景之治而为人们所知,甚至连因为昭君出塞而著名的汉元帝和因宠幸赵飞燕而闻名的汉成帝在民间的名气也比汉宣帝的名气大。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整个西汉时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期版图最广的时期是在汉宣帝的带领下,也许有人会说汉武帝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却匈奴七百余里。”,但要注意的是汉武帝只是把匈奴打怕了。
真正意义上做到了整个匈奴愿意永做汉朝外藩俯首称臣的正是汉宣帝,虽然也有点承父辈余萌的嫌疑。
不过对于西域,汉宣帝派往西域的郑吉率兵大破车师,并受降匈奴日逐王,威震西域诸国。在这样的有利形势下,汉宣帝于公元前60年在西域建立管理机构--西域都护府,派郑吉为首任都尉,这是中央首次正式把西域纳入版图。同时汉朝的疆域也达到了最大。
也正是因为这些成就汉宣帝于镇胡碑上写到“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这句名传千古的壮志豪言。
正文:
“也许你们会有疑问,“既然这些知识会有如此大的成就我怎么会交给你你们呢?”
我只能告诉你们一个人的能力在怎么强大也是有限的,五岁的我也许可以治好一个亭或者乡,十岁的我也许可以治好一个县,十五岁的我可能可以管理好一个郡,二十岁的我可以帮助我姑父,也就是陛下。打理一下国家。
但是我要富裕我们亭需要亭长的帮助,我想富裕我们乡里,离不开大家的支持,我想管理好县也定然离不开官吏们的拥戴,继续往上就不说了,再说我姑父要收拾我了。
在此我主要就是想告诉你们一个理念,“一个国家的强盛往往离不开他的每一位国人的努力,一个郡县的富裕离不开每一位农民的勤劳。”
往往一个国家的强盛都是需要几代人去沉淀的,“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执敲扑而鞭笞天下。”但是秦二世而亡。
为何?
承父辈余萌而不知上进,自然只能坐吃山空。也许我们亭里、乡里靠着我的这些纸张以及煮盐技术我们可以好好的活上几代,可是几代之后我们的儿孙又靠什么继续富足呢?
所以我们要学习,要上进。同时不止我们要学习,要上进。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孙子他们也要学习,也要上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