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第2/4页





    “知道。”

    董卓突然掉下泪来,情绪变得激动,颤声道:“有件事,你现在应该知道了!其实……”

    “叔父?”董璜愕然。

    董卓朦胧中看着侄儿半晌,终究背过脸去:“带上人马,保护你祖母和其他兄弟姊妹,回临洮老家去。如果,长安战事不顺,你就带族人向西去投奔羌部,我在那里还有些朋友。”

    日已西斜,残阳如血。

    在长安东南的蓝田谷中,数不清的流民扶老携幼,惊恐难安地向着遥不可及的乐土,荆州而去。几个时辰以前的那场灾难,如同噩梦一般萦绕在每一个人的心头。尽管已经脱离危险,但很多人还在哭泣,无分男女。

    这些饱受饥饿恐惧折磨的百姓早已经疲倦不堪,但求生的本能支撑着他们。荆州,或许咱们根本到不了,但是,只要多往前走一步,咱们离灾祸就远一分,只要多往前走一步,咱们离荆州就近一分……

    这看起来是一个五口之家,老天似乎特别眷顾他们,祖父母,父母,还有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儿,一个也不缺。

    他们是幸运的,老两口其实都不到五十,儿子媳妇也年轻。所有,他们有力气走在最前头。荆州,对于他们这一家人来说,或许也不是那么虚无飘渺。

    “阿母,我们去哪啊?”在父亲的背上,小男孩问道。

    “荆州。”

    “荆州在哪呀?”

    “就在不远的地方。”

    “那里好玩吗?”

    孩子的祖父接过话头:“好玩,听说那里山青水秀,地灵人杰,没有天灾,也没有战乱。到了荆州,我们就到家了。”

    “可是……”小男孩舔了舔干裂的嘴唇。“我还是想回洛阳,我的小伙伴都在那儿。”

    “好孙儿,洛阳回不去了,那里让坏人放火烧了。”祖母怜惜地拍打着孙儿的背。

    孩子沉默了,大人的世界他不懂,以他的小脑袋瓜绝想不明白,为什么坏人要把好端端的洛阳给烧了。

    一阵之后,他嗫嚅着:“那我们为什么不带上阿奴呢?我今天给她采了一朵野花插在头上,可好看了。”

    孩子的父亲突然停下了脚步,他迅速将儿子放下,展开手臂,将一家人护住,退到了道旁,紧贴着崖壁。

    身后,许多人作着同样的事情。还没有从悲伤中解脱出来的流民们再次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之中。

    前方不远,传来密集而急促的马蹄声与脚步声,对于这些经历得太多的洛阳难民来说,那些声音很好辩认。

    随意声响越来越近,长龙开始骚动,妇人孩子们吓得大哭。

    那个还心心念念着青梅竹马小恋人的男孩瞪着一双大眼,惊恐地藏在母亲的怀中。

    当全副武装的士兵出现在流民们面前时,惊呼声四起!如潮般的军队从对面奔来,那一柄柄明晃晃的钢刀,让人想起了不久之前在长安南郊的大屠杀!

    难道苍天真这般没眼?难道就不能给我们一条活路?我们只是想去荆州!如果实在去不了,也请让我们离它近一些!这个要求,过分么?

    正当绝望在难民潮中蔓延开来时,对面过来的部队却停止了前进。将士们错愕地望着那一片衣衫褴褛,疲惫不堪的人们。

    有士卒奔上前来,询问着原由。

    “不要怕,我们是朝廷的军队!前来讨伐董卓!你们是从长安来的吗?”

    一听是来讨伐董卓的,流民们口口相传,如果不是堵得太紧,他们一定会奔走呼告。

    一时之间,人潮沸腾了!

    前方的百姓一拥而上,拉着士兵人的手,哭诉着自离开洛阳以来的一切。

    这时候没有“人民子弟兵”这一说,但是,来当兵的,哪个不是出生在社会最底层?只有穷人才会怜悯穷人。当听说百姓们的悲惨遭遇后,将士们义愤填膺!

    情况被逐级报上去,很快,两面军旗出现在流民们面前。一书“奋武将军曹”,一书“破虏将军孙”,战旗下,马背上,曹操神情凝重地看着这一切。

    在他身旁有一人,全身披挂整齐,个头比曹操略高,年纪却相仿。两道剑眉对插眉心,一双虎目炯炯有神,薄唇紧抿,铁拳紧攥。正是长沙太守,乌程侯,假授“破虏将军”,孙坚孙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