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第4/5页
各自对部下吩咐一通之后,两人真就留下部队,一同前往温县县城。
就这么一会儿的工夫,温县已经戒备森严,李太守见城外朱广的部队严阵以待,心头暗惊。
一路进城,直抵“行在”,朱广对虎贲左狴长说明了来意之后,待通报毕,便示意李敏可以进去了。
“你不跟我一起?”
“又不是对质,我还在旁边监视不成?赶紧地,进去。”朱广不耐烦了。
李敏一本正经地的整理衣冠,低着头,小跑着往里而去。朱广则趁着这空档,连发数道命令。
约莫半顿饭的工夫,李太守出来了,跨门槛时还在用衣角拭泪。
至朱广面前,拱起手来,一揖到底。
“这是干什么?”
“下官不明内情,冒犯将军虎威,望乞恕罪!”李敏仍旧保持着长揖的姿势。
“不知者不罪。”
李敏还不起来:“朱将军忠胆义胆,国家幸甚,社稷幸甚。”
“行了,不用奉承我。”朱广皱眉道,心说这人真粘。心中一动,问了一句“你不明内情就敢跟我回来?万一我真是犯上作乱,劫持天子,你还有命?”
李敏这才起来,轻笑道:“董卓与将军,我当然是相信将军。”
“为什么?”
“因为有人告诉我,将军十几岁时就勇赴国难,在范阳尉任上,将军曾经以一己之力,独守一面城墙,身被十数创,死战不退。如此大忠大勇之人,怎是董卓可比?”
朱广都听愣了,这谁啊,揭我老底?脑子中突然蹦出一个人名:“司马朗?”
“正是。”
“罢了,现在事情已经明了,府君打算怎么办?”
李敏一怔:“这还能怎么办?左将军朱广,奉皇命行事,所至之处,各州郡两千石及以下武皆听节制,临机专断,便宜行事,有生杀予夺之权。下官若是不遵将军节制,不说官爵,人头还要不要了?”
这转变来得有些突然,朱广疑惑不已。
“下官带来两千郡兵,就交到将军手里了。”李府君说完这句,利索地解下腰间印绶,恭恭敬敬地双手呈上。
朱广这回是真傻了,竟不敢伸手去接,这是不是有诈啊?
正巧,贾和闻讯而来,朱广简略地将事情一说,贾诩笑道:“府君真乃忠臣也!将军,可不要拂了府君这片心意,冷了这腔热血。”
“长史说得极是。”李府君又将印绶往前递了一分。待左将军接过之后,他忽补了一句“请将军勿怪,为防有变,临行前,下官曾与部将约定暗号。”语毕,便将暗号说出。
他自己不去调动郡兵,而甘心交出印绶留在城中,是表示光明正大,没有异心。
“好,府君先去……县署等候,我安排之后,有事相商。”
李敏一揖手:“敬候将军。”
在他被领走之后,朱广捧着他的印绶,百思不得其解,望向贾诩:“什么情况这是?”
“呵呵,将军还不明白,这是来蹭功的。”贾和笑道。
“蹭功?”
“河内距离洛阳,不过一河之隔。事情一起,他就没有太多选择。要么从董卓举逆,要么弃官逃亡,李府君的选择最明智,放弃河内太守的官职,但把部队带走,追随将军北上。等天子安顿下以来,封赏救驾功臣,他不得是其中之一?”
朱广一掂手中印绶:“但也不至于做到这一步?”
贾诩话中带话,意味深长:“想来,他是看好将军。”
朱三听出来了,笑问道:“那和先生怎么看我?”
贾诩亦笑:“下官不是将军的幕僚之首么?话说,将军幕府中,就我一个人?”
“是啊,等事态没有那么急了,得把幕僚陆续补齐,不能让先生抱病操劳啊。”
“那个,将军,我就长成这样,不是病……”
“哦,什么时候好的?”
计议毕,朱广遣人去调了河内两千郡兵过来,命高顺程笙仍照原计划北上搬救兵。有鉴于董卓的追兵随时可能渡河而来,粗略安排之后,即召集相关官员商议对策。
县署堂上,左将军朱广,麾下三校尉,河内太守李敏,左将军长史贾诩都安坐,至于温县长,还没有资格坐,站着旁听。他怎么也弄不明白,昨天还是朱中郎,今天就成朱将军了?谁给他发的任命啊?可看李府君对他恭敬的模样,也不像是假的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