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九华女婴-第3/4页
他们自知罪无可恕,现均各自散尽家财而用于善后抚恤,他二人,也是自入监牢,临时于其中戴罪办公,就等着朝廷降罪和派人接管他们工作!诸位爱卿,你们怎么看?”
赵光义话音刚落,朝堂中,顿时乱成一锅粥。
有说必须严惩治罪的;有主张施仁政从轻发落的;也有建议暂缓追责问罪,待太子安然回返帝都后,再秋后算账,追究各司各职罪责…!
一干众大臣,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争的是面红脖子粗,吵的更是不亦乐乎的不可开交!
“诸位爱卿,静一静,都静一静,听听太子是怎么说的,诸位爱卿再定夺吧…!”
眼见朝堂中王公大臣们,争吵的是唇枪舌剑谁也不让谁,其激烈程度,就差撸起衣袖进行贴身肉搏战了!
听得看的赵光义是头大如斗、心烦意乱的,忙开口大声制止!
皇帝洪亮嗓音响起,果然有效,朝堂中顿时安静沉寂起来;
“哎,真好,终于清静了…!”
赵光义暗自腹诽着,继续道:
“太子上疏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历经此光州乌龙岭一劫,他看到一个严重潜在威胁大宋江山社稷的社会问题。那就是:在民间,民风太过剽悍,重武轻文;特别是铁器等武器,在民间太过数量庞大而泛滥了。这也应是此次、造成光州匪人胆敢以下犯上的重要原因之一!
试问,这些匪人们如果手中没有兵器,他们还敢如此胆大妄为吗?
而且,如今我大宋是兵强马壮、富裕昌盛,百姓们安居乐业;让百姓们手中有那些武器,又有何用途?不是潜在的威胁存在吗?”
太宗话音落下,这一次,朝中竟然少有的、绝大部分朝臣们,均点头赞同太子的纳谏,甚至还有大臣出列跪拜,称颂太子是大智大略!听的太宗也是心情舒畅,欢喜之色,溢于言表!
“回父皇,儿臣认为此举,甚为不妥!”
却在这时,三皇子赵元侃出列而跪班启奏!
“噢~不知吾儿,有何高见啊?”
赵光义脸色变了,他眯缝着威严游龙目,毫无情感语调的平声问道:
“父皇~…”
赵元侃明显感觉到父皇的不快,也犹豫了一下,但还是硬着头皮,继续说道:
“父皇,关于二哥提议的民间禁铁禁兵器一议,儿臣认为,禁不得,也行不通。如若强加推行的话,轻则、会引起万民的抵触、不满和各民间武林势力们的貌合神离;重则,有可能引起民众哗变,甚至于天下大乱啊,父皇…!”
“哼!住口,你不要再信口雌黄而危言耸听了!
此事已是超越侃儿你的职权范围了,也非你能理解和左右的,退下去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